玛依拉·卡哈尔
(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播电视台译制中心,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文化往往通过语言进行表达,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与语言是相伴而生的,语言是文化表达的关键载体,同时又是文化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诗词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随时转换,也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影视剧中的古诗词翻译一方面是将古诗词引入中国影视吸引大众眼球,从而将中国影视作品推向国外市场赢取高额利润和票房收入,另一方面是让世界人民加深对古诗词的深度了解,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古诗词翻译员的质量决定着影视剧质量,这要求翻译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充分了解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中国古诗词从来都是中国文学宝库艺术中的瑰宝,在中华文学发展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自己独有的格式和韵律,由于文字流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而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他们特意成立古诗词社进行古诗词的深入研究,央视举办的中华诗词大会吸引了众多的古诗词爱好者前来参赛。
从诗的音律角度划分,可以将古诗词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包括楚辞体、乐府、歌行体,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从诗的内容划分可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旅行诗和闺怨诗、送别诗。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中国最早流行且沿用至今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述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是托物起兴,借用事物开头来引入主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无论是哪一种手法,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敏锐地进行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是幻想。
中国古诗词的特征。古诗词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中国古诗词大都具有音乐的美感,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琵琶行》等被众人喜爱的诗词如今已被改编成歌曲,读来朗朗上口,唱来意蕴唯美;古诗词具有抒情性,古诗词能用情感打动人,情是古诗词的魂,通读古诗词会给人一咏三叹的感觉,读者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发出自己的感慨;古诗词的表达比较含蓄,这与中国人说话含蓄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古诗词仅仅通过阅读并不能立马明白其中的涵义,这时将其翻译为现代语言可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古诗词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古诗词的篇幅限制决定了它的高度凝练性这一特性,诗人只能通过短短的几百甚至几十字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诗人的用词最优美最精练。
我国的古诗词篇幅较小,字数较少而且文字短小精悍,字数最多的有二百字左右,最短的词甚至只有几十个字,这就需要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直接翻译是保持古诗词的原装性,传达古诗词的原文意思,不对或基本不对古诗词做任何大的调整,使读者尽可能感受古诗词的原汁原味。由于诗词表现手法、思维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翻译可能并不能直接地表达出诗词背后的真正含义,这需要受众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生活背景和人生态度仔细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和深刻内涵。比如《孟子》中的一句古语:“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世人怎么评论我,只要我认为是对的事情,我就会坚定地做下去,这首词采用直译的方法即为知翻译为赞赏,罪翻译为批判。
我国古诗词的另一特点就是表达比较含蓄,由于诗词篇幅的限制,这也导致诗词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词作者们要将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波折动荡全部陈述出来让读者体验,只能通过将古诗词语句浓缩升华来达到这一目的,浓缩后的诗词更加显得十分含蓄、深藏不露、耐人寻味。此时就需要通过解释说明的方法将其中深意挖掘出来呈现给受众,解释说明不只是翻译出古诗词的表面意思,而是将古诗词的深层含义揭示给受众。例如在翻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古诗时,用直接翻译的方法只能笼统地知道表面意思,并不能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而用解释说明的方法就懂得这句古诗在告诫世人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而是要勇往直前、奋发有为,不断创造美好明天。
我国古诗词主要以抒情为主,而西方古诗词的表现形式更多是叙事,在影视作品的翻译中,翻译者就需要找到中西方的结合点,努力使中国古诗词翻译的意境符合西方观众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这就需要引入对等的翻译方法。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西方人民与我国人民也存在相同的经历和阅历,西方古诗词和中国古诗词的某些词汇具有相同的意思,这时可以选择两者意思对等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涵义。比如半途而废翻译成英语就是fall by the way side,这就是成功实现对等翻译的很好例证。
如果说中国古诗词是镶嵌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绚丽宝石,那么诗词的翻译者就是雕刻这颗宝石的工匠,雕刻过程中工匠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不能损毁这颗宝石。由此观之,翻译者对古诗词的翻译见仁见智的时候,都要始终牢记忠诚这个原则。忠诚即为翻译的意义不违背原文,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要有自己的思想,翻译的意思要通顺明白;翻译的语言必须尽可能文雅、简明、得体。遵循忠诚的翻译原则有利于将原始的情感感悟和体验确切地传达给受众,使受众准确理解原文意思。
古诗词翻译的等级划分依据是质量,可以肯定地说,质量就是翻译的生命,古诗词翻译者不仅要做到两种语言的互换,更要肩负起对原文作者和读者负责的使命,所以翻译者要具备做译者的资格,那么他的翻译水平就要达到古诗词的翻译标准,翻译者做好翻译工作要努力把握好古诗词格律的重建、修辞手法的转换,词语文化底蕴的对等,从而达到译美和意美的完美结合。
中西方文化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西方人民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中国人说话往往含蓄,习惯曲径通幽,迂回曲折,言语也比较婉转,可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曲线式的;但对于西方人,他们说话更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语言特点是直接明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中西方文化习俗存在差异,每个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都受到了本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影响,并且都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反映到语言中来,这种差异显得更为明显。在翻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方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切忌从词的表面意思主观判断,而是要注意辨别两者之间词汇的不同意义,否则会闹出很大的笑话。只有充分考虑以上中西方的差异之处,才能提高古诗词的翻译质量。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汇集了古代文人的智慧,而做好中国影视剧的古诗词翻译工作,关键在于一名优秀的翻译员,首先翻译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渊博的学识、健康的身心素质之外;其次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比如直译法、对等法、解释说明法等基本翻译方法,并能将它们熟练运用在影视剧翻译中;再次,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选取最合适的词汇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最佳契合点;最后,翻译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将原文准确无误地理解并表达出来,才能有效保证翻译的质量,从而使受众理解得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