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超
(上海市嘉定区广播电视台,上海 201800)
应变能力是基于客观环境变化而迅速调整决策方案,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的综合素养。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在采访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采访过程偏离目标,甚至陷入困境,面对这些困难,记者是否能够审时度、随机应变不仅考验了其专业素养的高低,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质量的好坏。笔者结合相关经验,对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高应变能力总结如下∶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会面对一些突发情况,而对于突发情况缺少事前准备,必然会降低其应变能力。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新闻采访中也是如此,记者需要预先对新闻采访做足功课,根据经验全面分析可能出现的采访困境,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才不至于在出现问题时手足无措。在新闻采访事前准备过程中,记者需要根据专业素养迅速确定新闻点,并拟好采访提纲,以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然后协调相关环节,对各种采访困境做出预判,并针对采访方向,采访对象做出备用的调整方案,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确保新闻采访有序进行。
新闻事件的突发性经常使一些记者还没有做好准备就进入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记者采访带来困难。而为提高应变能力,记者需要发挥职业精神,从新闻的角度对现场迅速做出迅速判断。一方面记者需要迅速判断新闻价值,从新闻事件本身以及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建立采访逻辑,形成基本的采访方案,以保证新闻切入角度新颖而独特,且能够迅速抓住新闻价值核心;另一方面注重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事件真假难辨,记者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新闻事实,并基于记者的“嗅觉”做出判断,以带领受众探求新闻真相。
问题设计是采访过程的主要支持,在新闻采访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记者对于采访对象围追堵截,软磨硬泡,希望其能够对自己的问题做出正面回答,以获得新闻事实。但是这种采访方式是不礼貌,甚至是愚蠢的,采访对象一旦建立心理防线,很难再主动配合采访工作。基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我们在新闻采访中,一方面应针对采访对象态度的变化及时调整问题,避免对一个问题刨根问底,灵活调整问题导向,从正面、反面、侧面获取信息,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另一方面完善问题类型,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采访对象主动我进入到采访问题情境中来,提高采访实际效果。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一名新闻记者而言,良好的观察能力,细致的分析能力是帮助其应对采访困境的基本素养。新闻现场中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可能成为记者挖掘新闻事实的依据,因此,在出现采访困境的过程中,记者可以从新闻现场细节入手,例如在采访对象出现抵触情绪时,记者可以将镜头对准其生活环境,利用生活细节“讲述”新闻背景;从采访对象的微表情中判断起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与判断,并调整问题引导其表达自我观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新闻的真实度与可信度,更能够启发受众思考,拓宽新闻观察视角。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作为一个陌生角色必然会令采访对象建立起情感隔阂,并增加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从而增加沟通障碍。基于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练就“自来熟”的素质,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肢体动作,逐渐采访者的顾虑,提高主动配合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做好铺垫,对于存在紧张、局促、焦虑等情绪的采访者应保持耐心,避免直接切入正题,用一些轻松的话题缓解心理压力,循序渐进地开展采访工作,保证采访的顺利;在采访陷入尴尬时,应善于调节氛围,愉悦采访对象的心情;对于涉及采访对象隐私的问题,应坚持人道主义精神,避免一味挖掘对方隐私,保护好采访对象隐私,提高其主动配合的意愿。
总之,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其采访应变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积累。在当前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高新闻价值则成为记者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基于此,记者应积极调整思路,拓宽思维领域,从多元方向锻炼采访能力,以提高灵活应对采访困境的能力,保证新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