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信息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2019-03-20 15:50
传媒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女司机公交车网民

何 洁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网络传播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元,但对内容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呈现为一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为了适应大众快餐式阅读方式,大多信息被分解为多个片段;再加上缺乏媒介素养的普通人在进行信息发布时,较多地以片段式的内容获取关注,无形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变得支离破碎,与信息背后的真相相隔甚远。碎片化信息导致视听被混淆,网络舆论呈现一边倒,信任丧失成为严重问题。

一、混淆视听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3%。”在“人人拥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今天,个体发布的信息和内容导致片面的“真相”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扩散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带有情绪化和不理性的言论,极易激起民众情绪、引发矛盾。极端观点和片面理解让网民在不客观的舆论中被混淆视听。当前,普通网民容易被只言片语的内容误导,在未经考证和辨别的情况下,将一个伪信息发布到另一个群,最终引起更多网民的情绪化表达,引发新的舆情。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区公交车坠江事件备受关注。最开始因一段女司机视频,网络中引发大量以“女司机”“高跟鞋”等为标签的讨论,女司机成为导致公交车坠江的罪魁祸首,成为网络上的“全民公敌”,甚至连各大媒体的报道都带有强烈的偏见色彩。网民对“女司机”的狂轰滥炸将公众视野引向了一个偏离事实的方向,忽视对公交车坠江伤亡人数、坠江真实原因的关注。直到随车监控视频公布才真相大白,没有任何人为之前的不理智、不客观评论“买单”;相反,掀起另一阵直指“乘客素质” “公交车司机职责”的热议。女司机视频是引起网络热议的导火线,片面的视频内容、各大媒体泉涌般的报道,不公正、片面的言论从一开始就混淆了公众试听,将事实越推越远。

二、网络舆论一边倒

网络舆论是“公民通过互联网公开发表其对某一社会公共事件或者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力的民众意见”,人们在网络中发表的观点、意见是个人观点和情绪的抒发,极具主观性。另外,在互联网技术下生成的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尤其在面对碎片化信息时,如果没有对事件的深入观察、追踪了解,容易形成网络舆论一边倒的倾向。

2018年9月2日,以“中国一家三口被瑞典警方扔到坟场”为题的内容遍布网络,从标题到视频内容,点燃了网民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情绪,舆论呈现强烈谴责的一边倒倾向。9月14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发布提及中国游客遭瑞典公务人员粗暴对待的信息。9月15日《环球时报》以《中国游客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家三口被扔坟场,外交部严正交涉》为题进行报道,舆论持续发酵,网路骂声一片,舆论一边倒倾向愈加严重。直到瑞典官方回应此事并发布他人拍摄视频,舆论大反转,网民从早期集中谴责瑞典方转变到“人肉”曾先生、谴责其行为有辱国人颜面。

网民态度为何有如此大的转变?早期发布的视频是曾先生代表个人视角拍摄的,网民在围观过程中,易受标题和内容影响,忽视事实真相、缺乏客观评判标准和审视态度,舆论完全倒向曾家立场。直至真相大白,舆论立马反转,完全不是最开始的态度,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碎片视频带来的冲击导致网络舆论忽上忽下。

三、掩盖事实

碎片化信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传播内容简单、快速,从信息内容本身看,为了博人眼球,往往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叙事件,记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再加上一些主观地加工整理,使其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掩盖事实真相。再看看人们在网络中的阅读方式,对单一、大篇幅的文字内容已失去静心阅读和思考的习惯,相反对图文(文字内容分布较短)、视频相结合的多元信息更感兴趣,这样的内容易占用受众接收信息的容量、迷惑受众,致使其对真相探究缺乏耐心。网络阅读存在明显跟风和流量阅读的现象,当受众进行二次传播时,易受已存在舆论影响,盲目转载扩散,对事实本身知之甚少,当碎片信息传播甚广,信息背后的事实便被抛之脑后。

重庆万州区公交车坠江事件之所以在最开始将人们与事件本身拉得甚远,与女司机视频息息相关,该视频是过路人通过手机捕捉到的现场画面,因为缺乏对事实真相的探究和判断,随意拍摄的片段引起了舆论情绪的高涨,公交车坠江的真正原因却被掩盖了。

四、信任缺失

我们身处“后真相”时代,“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很多时候,真相的揭示往往晚于公众的情绪表达,当一个事件被公众情绪主导时,主要媒体也会受到干扰,为顺应公众关注,发布一些前后矛盾的内容,引发网络舆论危机,当大家发现媒体的话也不可信时,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指数便逐渐降低。除了媒体的信任缺失,活跃在网络中的个体通过手机终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时,因为没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事实的辨别能力有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舆论场情绪的感染,成为谣言、假新闻事件的散布者。由此,让网络空间深陷信任缺失的迷雾之中。

2018年11月27日,人民网深圳频道在公众号发布一篇名为《世界首例免疫系统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报道,这篇报道一发出,引发了来自各个行业的热议。报道中使用“首例” “突破”等词,表明媒体的肯定态度。但是,当舆论对此事表示谴责,南方科技大学发表公告、广东省专项调查组开展调查时,人民网发布的新闻内容早已撤稿。作为主要媒体,人民网在发布此事时缺少对事件本身的深入探究,对事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缺少预警,仅仅从媒体角度出发,为发布信息而获取信息、为吸引眼球而发布信息,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度大打折扣。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从女司机视频歪曲事实到公交车追踪视频揭示真相,不难发现,网民“吃瓜群众”的态度很难让网络舆论空间营造良好的信任氛围。

综上,碎片化信息对网络舆论有极大的影响,要建立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信息发布的监管,增强媒体引导舆论的责任感,还需个体增强媒介素养,在面对碎片化信息时,冷静、清醒、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分析,对碎片化信息有一定甄别能力,不受舆论场情绪因素的干扰而人云亦云。

猜你喜欢
女司机公交车网民
你们认识吗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跟女司机打赌
公交车上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公交车奇妙日
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
温馨提醒
就剩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