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垚宇 吉林省图书馆
大数据时代,信息爆发式增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获取者,面对海量的信息,用户无法保证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有责任也有义务向用户开展社会教育,能否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有效的培育和提升用户信息素养水平取决于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因此,提升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养馆员队伍尤为重要。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认为所有经过训练的并在工作中善于运用信息资源的人被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界定、内涵等也在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
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点,90年代以前,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于信息素养的内涵界定较为统一,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系列技能,即能够有效查找信息,并对已获取信息能够进行鉴别、筛选、使用和存储的能力。90年代以来,学界将批评性思维引入到信息素养概念和标准中,1992年,Doyle 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2015年,ACRL 对2000年 制 定 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进行了修改,吸收了元素养、阈值等多种理论,将信息素养重新定义为:“个人对信息的反思性发现,对信息如何产生和评价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习团体的一组综合能力”。
新概念一经提出,便逐渐在全球引发关注,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使用,学者和研究机构纷纷围绕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研究的重点则集中在学校。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启动的“全民信息计划(The Information for All Programme,IFAP)” 推动了信息素养教育走向社会大众。
国内对于“信息素养”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关注度日渐上升,学者们对信息素养在助力图书馆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愈加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对公共图书馆的内涵和功能有了明确的界定: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具有高水平信息素养的馆员队伍。
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素养水平。作为信息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图书馆员对信息资源的获取、筛选、分析、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已成为新时代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图书馆员设定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水平既是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职业使然。只有不断提高图书馆员信息素养,强化馆员的服务能力,才能加快全民信息素养提升的步伐。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启动的“全民信息计划(The Information for All Programme,IFAP)”推动信息素养教育走向全民,公共图书馆对提升公民信息素养起到基础和关键作用,而图书馆员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功能的发挥,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员是一个传递信息者,读者是被动接收者。当前,则更加重视参与的作用,馆员与读者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读者对信息的筛选、分析和运用,在合作中实现公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
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馆员职业培训科目,把文献信息检索培训作为提升馆员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保证一定的学时;在培训方式上,可以积极探索多样化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打破传统教与学的常规培训方式,鼓励馆员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增加互动的机会;在培训内容上,要与时俱进,确保培训内容及时更新,注重馆员的反馈,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要引导馆员充分挖掘和利用馆藏资源,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在工作中达到学习的效果,充分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提升馆员的整体素质。
在数字时代,MOOC 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在提升全民信息素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公共图书馆在通过利用庞大的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设备来提升馆员信息素养水平外,也可以引进或制作信息素养MOOC 课程、开发“嵌入式”迷你MOOC,丰富课程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馆员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