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中的思政渗透

2019-03-20 15:25:59唐方方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作品思政

唐方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心就是加强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是不可缺少的,既具有美育功能也具有德育功能,通过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完善自己的性格和修养的塑造,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尤其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中,音乐课程即是艺术课程,又要按照教育的规律来进行教学,音乐课程还有由顶层设计,要用课程思政的理念来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课程思政的重点,使得学生的学习在专业和思政的融会贯通,在掌握很高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政育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一、高职院校音乐领域教育中的思想渗透

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进行了阐述,孔子的六艺当中,礼排在第一位,乐也是紧随其后里,礼是约束人的外在活动,乐则是对人的内在修养的一种改善,在教育行业来说音乐教育是教育行业中素质教育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是一个民族都没有办法创作出新的音乐,那么对整个民族来说这是一个耻辱。我国也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应该宣扬民族精神,让音乐和民族精神相结合这样音乐就能够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文化当中。从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音乐教育都有着思想思政渗透,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能够发挥出其作用,当前高职院校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对于人文教育怎么没有重视起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祖国未来的重要建设力量他们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境界,对个人的前途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国家的命运有着影响。所以在音乐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是不能够忽视而且是必须要稳步推进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方面。这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

在音乐领域,课程思政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的教育本身就是教育规律与艺术规律的碰撞,原有的只管艺术教育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不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专业的强手,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也不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起到作用。

其次,音乐领域的课程思政尤其重要,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用音乐领域的爱国教育、思政教育的乐曲,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在演唱的时候,去领会,发自内心的和歌曲融合在一起,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从而使歌曲的学习和思政的教育串联起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再次,在音乐领域中,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必须要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唱法为社会和国家服务,音乐具有宣传、娱乐作用,是宣传的主渠道,通过音乐的表达,可以服务社会、教化民众。因此,音乐领域,思政渗透的教育才能有效的培养出社会主义宣传人才的接班人,娱乐也会成为正统的娱乐宣传工具。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正处于青春期,从思想状态上来说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思想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处于初步形成及发展的阶段,社会上的种种思潮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前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的普及,以及飞速发展,还有学生的好奇心都会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处于一种思想不稳定的状态,同时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文化基础相对弱一点,对于学习兴趣而言并不是很高。同时所学专业不一定都是文科性质,有些还属于理科,那么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参差不齐,对于音乐的知识,还有乐器,声乐演唱这些基本上没有了解,仅仅是欣赏流行音乐,即使有一些接触过简谱五线谱的学生也是很少的,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追求音乐是不是好听,从来没有去探究过音乐的内涵,当前的网络的高速发展,很多国内外的流行音乐的歌词的传播中含有一些消极的内容。那么对于正处于探索期的学生来说,可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出路一般是技术工人的。同时由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会让学生自己就认为自己比不上本科的学生,从而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那么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会有一种消极的情绪。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能力就相对要弱一点,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音乐课程中进行思政的渗透,是寓教于乐的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艺术美的同时,同时把枯燥的思政融入到艺术的学习中,正好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次,本来传统的思政教育,因为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许多学生就不喜欢听,要想把学生留在课堂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也没有达到上课的目的。在音乐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多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再次,高职院校结合学生的学情,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有效的把思政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的帮助高职院校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音乐作品的思想渗透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娱乐方式,在娱乐中音乐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但是由于自身的音乐基础比较差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就比较低,从功能上来说,道德教化功能弱于娱乐功能,没有办法分辨出作品的好坏。那么对于好的作品中所含有的情感精神往往很难体会到。同时他们还觉得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意识,和他们的审美不符合,其实经典音乐作品中包含的精神理念,对于自己三观的形成还有道德修养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教育中,还要注意选具有代表的思政渗透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主要乐曲,从而,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不仅只是学会唱歌,重要的是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歌词的激励人内的作用,了解歌曲在当代起到了什么作用,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首先,在近代音乐作品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红色经典红色歌曲,对于当时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场景进行了生动形象地反映,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真实的写照,红色革命歌曲来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那么抗战时期的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解放战争时期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等,这些歌曲的政治立场非常的鲜明,思想境界非常的积极,红色歌曲源于人民群众,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从旋律上来说,很多来源于民歌能够很快的让人唱起来,同时歌词也是源于人们的生活,能够激发起人们的共鸣,这就为红色歌曲的流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这些歌曲,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就能很好的教会学生学习歌曲,了解时代,学会唱歌。从而学生的学习通过音乐作品就能更多的把红色经典歌曲对学生展示,从而让学生牢记历史,学好音乐。

其次,对于流行音乐的选择,而流行乐则不同于红色经典歌曲,流行音乐曲调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能够很快的被学生接受,那么通过流行音乐能够快速的传播思正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一个新途径。当然在流行音乐中成长的一些作品那么就需要教育者在其中找到一些好的切入点,将流行音乐和思政能够结合在一起的好的音乐作品进行一个有力的传播,当前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天耀中华》、《中国梦七子之歌》、《青花瓷》、《花田错》,这些融入了中华元素、民族元素、中华传统文化、讴歌现在的国富民强,对追求理想生活不断前行,而做的这些音乐作品从爱国宣传,传统文化、追求远大理想等各个方面,给予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在进行音乐传播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再次,在对国外音乐作品的选择上,教师的选择一定要慎重,经典的歌曲可以选择,对于一些外国思潮,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外国歌曲作品,教师尤其不能选择,不然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容易不明缘由的全盘接收,从而起到负面的效果。

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学方法、手段、形式,还是对音乐作品的选择,都应该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选择一些经典的歌曲,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歌曲,包含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来进行教学,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在音乐的教学中,使得思政教育的渗透,有效的做好课程思政。学生在这些激荡人心的旋律中激扬青春,了解过去,从而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充满爱国主义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政教育也不是一天就能够完善的,需要教师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那么会对学生产生非常长远的益处,对学生而言就是受益终生,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那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才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上来,完成音乐课程中的思政渗透。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音乐作品思政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