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海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海德格尔并未将电影当作本真性的艺术形式来看待,它更多地是从技术层面来审视电影,而没有对电影艺术的意蕴进行深入思考。但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本原性思想却为研究者从人与世界的存在统一性关系来思考电影艺术提供了启发。伟大的电影艺术作品也是一种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一种敞开人之在世的诗性意蕴的“构境”。
存在论电影美学理论体系建构将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在这里,我们仅就建构的核心理论加以阐释。我们可以基于海德格尔思想,从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语言论、接受论、元理论等方面来进行存在论电影美学体系建构。核心论纲如下:
第一,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点。人与世界的存在性统一,存在真理在诗性构境中澄明。在海德格尔那里,思想即方法,方法即道路,道与技相统一。现象学、存在论与解释学贯通一体。存在论-现象学-解释学方法融贯为一。现象即存在,存在即解释。本源性的存在只有用现象学的方法才能呈现,而作为存在的现象需要在语言的解释中才能澄明。
第二,存在论电影美学的“本体论”。电影艺术的技术层面的构成是电影视听语言,而电影艺术的美学层面的“本体” (“形式指引”意义上的“存在性本体”)则是存在真理。存在真理乃是天地人神的四重一体的关联域的澄明性发生。基于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之思,存在论电影艺术美学的“本体”可以诠释为:电影艺术从美学上来说乃是存在真理以视听语言的方式在电影作品中的诗性构境。
第三,存在论电影美学的创作论。电影艺术的创作乃是电影创作者以视听语言的方式构筑存在真理(存在真境、存在性的关联域)的诗性活动。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性在诗、诗的本性在创建真理的思想启示我们:电影艺术的创作乃是以视听语言的方式构筑存在真理。
第四,存在论电影美学的作品论。电影艺术作品乃是存在真理张力性生成空间的物化。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存在真理的物化,其中含有天地人神的敞开-遮蔽的动态性“争执”,是一种显隐斗争着的“张力空间”。这在电影艺术中体现为:在电影艺术作品中存在着从显隐争执而来的动态性构境。
第五,存在论电影美学的语言论。无论是画面造型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音响、音乐等都是一种“让显现、让存在”的构境方式。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诗和思同是语言的看家人,语言的本性在道说,而道说就是让显示、让存在。
第六,存在论电影美学的接受论。电影艺术接受乃是对电影艺术作品中所生成的存在真理的参与性构境。海德格尔认为艺术接受就是保藏艺术作品中存在的真理。但海德格尔没有看到接受不单单是保藏,而且还包含参与、重构。这是我们在接受论的建构中需要补充的。电影艺术的接受乃是接受者趋向于电影艺术作品中存在之真境的参与性澄明,在这之中有着“视域融合”。
第七,存在论电影美学的元理论。元理论是指对理论的话语建构过程的反思而形成的理论。有别于理论建构的一阶性研究,元理论是对建构过程中的建构术语以及术语与事实之间的关联性的二阶性研究。由于海德格尔多是在生成性、境域性、动词性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词的,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反思我们所用的建构术语,对我们在建构中所用到的术语进行一种境域生成性的动词化的理解和应用。比如,海德格尔说的“诗”乃是“作诗”,“真理”乃是构成性意义上的“真境”。
当然,存在论电影美学的建构还要融合其它艺术美学思想资源,比如中西艺术理论和美学资源。中国古典意境思想与海德格尔通过诗性构境的方式来澄明存在真义的思想是相通的,而西方艺术美学思想资源,如生命美学、语言分析美学等等也为电影理论的建构提供更有力的根底支撑。
海德格尔思想中“活的灵魂”是人与世界的存在统一性思想,以及由此而来的通过诗性构境来澄明存在真理的思想以及艺术的诗性本质、技艺同源思想。海德格尔思想与电影艺术存在一种内在性的“天然”关联,它们都在人与世界的相融相通的诗意状态中,来让人回归“存在之根”。海德格尔思想从思的层面深化了人类存在的原初存在之根的回归。
尽管海德格尔思想在电影艺术观上存在偏颇,他认为电影让人们失去了对自身家园的本真感受。电影作为艺术,具有解蔽人类存在意义的原初诗性功能和照亮人之诗意栖居的存在功能。我们对电影美学体系的建构的积极探索将为信息时代的人们探讨数字化时代的电影与人生的关联上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技术时代人们对生存之根的探求提供积极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