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直
工程总承包模式(即EPC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下,总包单位承担了核电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建造、调试等工作。EPC模式的理想状态是总包单位在合同条件下,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造价、进度负责,营运单位采取聘请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通过竣工验收控制工程质量,充分发挥EPC模式专业化、系统化、整体协调能力强的优势。按照与总包单位签署的工程总承包合同,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监督工作分成两个层级,第一级是总包单位负责对分供方开展质保监督活动,第二级是营运单位重点对总包单位的监督,同时辅以适时对分供方开展的监督。
但是,与一般的民建工程或工业项目不同,核电工程由于其核安全要求的特殊性,在国家核安全监管要求下,无法也不可能完全参照一般工程的EPC模式来管理核电工程项目。核电营运单位的责任,没有因为实施EPC模式而有所弱化,国核安发[2010]11号文明确指出“总承包活动不转移且不减轻营运单位对核电厂的全面安全责任。”同时,国内对于核电工程总包模式引入时间还不长,对核电工程项目的总包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
所以EPC模式下,营运单位如果只是重点监督总包单位,显然是无法满足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的对工程质量、安全整体监控要求。
本文从EPC模式下质保监督工作的难点、开展联合监督的必要性、江苏核电开展联合监督活动的方式等方面,对核电EPC模式下营运单位开展联合质保监督活动的形式进行了介绍。
质保监督与监查相比,有着反应迅速、贴近现场具体工作、组织节奏快的“短、平、快”特点,是对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和具体工作过程开展进行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EPC模式下,由于营运单位的管理受到管理模式的限制存在介入工程的深度不够、设备供方监督成本较高等影响,监督活动存在如下方面的难点。
(一)被监督方对监督活动的疲于应付。营运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以及设计、施工、采购和调试等部门,要承担业主的安全责任,都要制定监督计划,虽然每个部门的监督计划不是太多,但如果集中在一起,次数也不少,在加上没有列入计划的随机监督和专项的问题调查,总承包单位包括分供方,被监督频次较大,特别是,现场分供方,还要接受总包方质量管理部门以及业务归口部门、监理公司的监督,被监督的任务较重。
(二)对设备供方监督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一个项目的设备供方可能有好几百家,往往相隔上千公里,这还不算国外的那些设备供方。如何从这几百家设备供方中,有重点地选择来开展质保监督,这也是质量保证从业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全部都要监督,势必会增加营运单位的管理成本,这与采取EPC模式的初衷也不相符。
(三)资源配置不足对监督开展的影响。按照EPC模式的特点,更多地是依靠总包单位的力量去管理工程项目,营运单位在资源配置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会有相应的减少,只会按照“小业主”的管理需要去配置一定数量的质保人员,这些质保人员不仅承担了营运单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维护的职责,还需要对工程项目各单位的质量体系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且还要有针对现场的突发情况开展质保监督、调查活动的能力,造成在人力资源安排上的捉襟见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联合监督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监督活动对总包单位、分供方现场工作的影响,而且能够有效地行使营运单位的监督职能,做到核电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的总体受控。显然开展联合监督是EPC模式下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针对现场供方的联合监督。现场供方就在工程施工现场,便于管理与沟通,针对这一特点,建立一套内部联合与外部联合相结合的联合监督体系。
1.内部联合。对现场施工、安装单位,质量保证部门要行使质保监督职能,工程管理部门要行使质量监督职能,还有设计监督、文档监督、计量监督、培训监督等。有不少监督项目的内容是有重叠的,不同的部门在做一些重复的监督工作,造成了管理资源上的浪费也给被监督方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也使双方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质保部门搭建了联合监督信息平台。在每年年初,质保部门对各部门编制监督计划进行整合和优化,根据工程进展以及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情况,汇总形成了一份总的监督检查计划。计划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牵头组织部门来负责该项监督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其他部门派专业人员参加,监督报告的编制和发现问题的跟踪落实,由牵头组织部门依据其部门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编制和验证,相关报告和实施结果抄送各参与部门。
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复监督、多头管理的问题,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管理合力,也为被监督方减轻了接受监督的工作负担。联合监督自从2015年实施以来,共组织联合监督63次,而2017年联合监督计划中共策划监督项目43项,涵盖了3、4号机组安装调试及5、6号机组土建施工。
2.外部联合。基于内部处室联合监督取得的经验和各方的良好反馈,为了有效发挥EPC总包单位的管理作用和监督效果,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与总包单位以及监理公司也建立起了联合监督工作机制。
对于年度计划监督项目,在每年年初,营运单位质保部门整理总包单位监理公司监督计划,结合内部联合监督项目筛选出具备共同实施基础的项目,制订出整个项目质量领域的联合监督计划,根据监督项目的各自特点,分别由营运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公司牵头组织实施,其他单位派出人员与其组成联合监督组,对现场分供方进行监督。监督期间发现的问题,由牵头单位负责整理汇总,并形成总的监督报告发给被监督方,对被监督方的整改情况,由牵头单位进行跟踪核查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联合监督组的其他成员。
对于没有列入联合监督计划中的项目以及临时增加的随机监督项目,各方在执行前,将信息通报给其他单位,根据需要选择参加。2015年至今,现场已经组织开展联合监督项目,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方面由于分包合同关系,现场分供方对联合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较高层级领导的关注,有利于问题的整改与解决;另一方面也树立了总包单位的威信,有利于其持续提升对现场施工活动的监督管理能力;另外,通过联合监督也增强了营运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公司之间的协作和互信,有利于对现场质量管理的整体把控。
(二)针对设备供方的联合监督。在总承包模式下,与总包单位签订核电项目设备供货合同的供方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管理水平各异。按照合同关系,对设备供方开展质保监督的责任主体是总包单位的质量保证部门。而实际上总包单位由于对口的设备供方数量庞大,人力有限,是不可能对所有设备供方都进行质保监督的,只能每年挑选极少数的重要程度较高的供方进行质保监查。
而通过工程实践来看,设备出厂验收或者到场验收以及后续安装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供方,主要是设备的安全级别、质保级别不高,在制造期间容易被忽视的供方。对于总包单位组织的监查活动以及对这些供方的管理,主要通过参与总包单位的监查以及对小供方开展联合监督的形式来履行业主的监督权利。
1.参与总包单位组织的监查。针对总包单位的年度监查计划,根据设备的质保级别和安全级别,选择的参与一些监查活动,不仅是对设备供方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的近距离验证,同时也是对总包单位监查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实施效果的验证,对总包单位来讲也是业主对其质保监查活动组织能力的一次监督。每一次参加监查活动后,对于设备供方的质量管理状况有了直接的了解和掌握,对于设备供方暴露出来的管理上不足,要求总包单位重点跟踪其整改情况,确保供方在设备制造整个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以保证最终的设备质量。
2.对设备供方进行联合质保监督。针对总包单位对于“小供方”无法兼顾的现实,为了减少后期设备进场后的质量问题对工程进展的影响,发挥出业主方在运行机组运营、工程管理方面的经验与优势,与总包单位的质量保证部门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通过实践形成了对设备供方开展联合质保监督的模式。
对于那些在现场验收、安装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的供方,或者在参加开工检查、控制点见证、出厂验收等环节发现供方某些方面存在不足,由业主向总包单位反馈该供方存在的问题,并建议由业主牵头成立监督小组,总包单位配合对设备供方进行专题质保监督。监督针对供方已供设备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追溯到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流程上的缺陷,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强调实用性,它不同于监查的面面俱到,而是发力于一点,深挖细耕,帮助供方在某一领域或要素上迅速进行改进,为后续设备的供货质量提供保障。
EPC模式是目前核电工程建设的一个主流趋势,对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管理进行监控也是核安全法规对营运单位提出的一个硬性要求,如何结合工程管理实际,有效地监控工程建设质量,需要全体核电人发挥共同的智慧和努力,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核电事业的安全、稳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门对EPC模式下联合质保监督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内部各部门、总包单位形成了“以我为主、配合为辅、相互协作、各负其责”的联合监督工作模式。同时,联合监督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田湾质保工作“搭平台、重监督”以及“服务工程现场”的工作思路,该工作模式充分结合了工程实际,整合了内外部各方资源,形成管理合力,消除不增值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了质保监督活动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开展联合监督活动,将营运单位的管理要求和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加深了江苏核电与总包单位之间的理解与互信,为共同做好核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构建了有效的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