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圆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即,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思修课上,而是贯穿于任何科目。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通过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开展的,课程模式也较传统、单一,学生很难在一两门相关课程里领会到新时代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度较低,学生课时最多、研究最深的专业课程中基本没有思想政治内容。尤其是高校外语专业,在学习外国文化、文学的时候,不了解母国文化,对母国文化传统没有认同感,一味追捧外国文化的想象屡见不鲜,这样的教育必然有所缺失,很难培养出具有新时代先进的外语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就要求把思想政治内容渗透到高校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它不是通过一两个环节、一两个活动就能达成的,而是应该渗透到课程的整个流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内容的熏陶,了解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
在《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涉及到写作教学的日语专业核心课程就有两门,分别是《日语基础写作》和《学术写作和研究方向》。说明在日语本科教学中日语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外语教育“听、说、读、写、译”这五大技能中,可以说写作技能是在听、说、读等基础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水平的一项技能。同时,在写作课程也是最能体现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个人思想的一门课程,在这一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正确的引导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目前大学日语写作教学课堂,一方面,重视语法的正确使用,重视文章结构的合理性,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运用;而忽视两国语言文化的比较,忽视学生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忽视正确看待不同国家文化冲突的辩证思想的培养。另一方面,外语教学中占很大比例的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日语学生来说,课本上日本文化的介绍较多,远远超过了中国本土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对外国的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母国文化却知之甚少,这种失衡的比例就会造成:学生过多接受外国的意识形态的影响,逐渐对外国的意识形态开始接受、认同;外国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价值观与母国出现差异,产生文化等冲突时,会对母国文化缺少认同感,更倾向于长期学习的外国文化;对母国文化缺少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缺失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树立,还会因为缺少对母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而很难用外语讲话“中国故事”,很难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出去。
日语写作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入是培养日语人才的必然要求,与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相符。
(一)从内容上导入思想政治内容。日语写作课程从内容上分,一般有以下几大部分:介绍文、感想文、议论文、报告、问卷调查、学术论文等。可以从这几部分内容上挖掘这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写作练习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确保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顺利完成。譬如在介绍文的写作中,加入《我的故乡》《我的大学》《想向外国人介绍的家乡风俗》《中日大学的差异》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故乡,追本溯源,对自己本国本地域的文化和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用恰当的日语语言表达出来;感想文写作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在“日语学习”的各种经历,日语学习的契机、日语学习的收获、与日本人的交往经历等内容,通过书写练习学生可以思考日语与母语的差异,了解外语学习的特性,更能领会母语的优美;议论文书写时,可以选取《中日环境问题》《中日跨文化理解》等课题,让学生了解日本等先进国家如何处理与环境的共生问题和垃圾问题,也进一步联系本国的环境问题和现状,了解我国在这些问题上的新的举措,增加认同感。尤其在“跨文化”等内容的写作书写时,可以选取几个典型的文化冲突,引导学生从事物的两面性去看待问题,不要只看到别国的优点而一味否定本国的不足,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日文化的交流、中日诗歌的历史研究、中国语言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影响等角度去选取研究课题,让学生了解到本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让学生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本国本地域的文化、文学、历史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有文化自信和自觉。
(二)从教学模式上导入思想政治内容。目前教师布置写作课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这样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才的培养目标,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尝试把新型教学模式导入到大学日语的写作教学中去。其中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把分组讨论和网络写作教学平台导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思想政治内容也可以导入到以下的几个具体步骤中进行。
1.写前阶段。开展写前的“热身环节”。可以从报刊、杂志、著作中搜集一些与写作题材相关(包括关于中日文化、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日文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写作前进行阅读和理解,增强学生对某类题材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一些关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的课题作为讨论题或辩论题作为写作课题,让学生去网上或者书籍中搜集相关的资料展开辩证的分析和讨论,这能让学生对母国语言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产生兴趣,也能理性地分析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共性,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
2.分组讨论阶段。引导学生组织小组讨论,把学生按照水平高低搭配分成3~4人一组的小组,让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关于中日两国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从多视角多方面对本国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取长补短,在讨论中增进交流,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互相学习、讨论的学习模式也能强化对母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
3.修改阶段。该阶段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干预和指导,一是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关于中日文化、社会、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参考资源;二是可以利用各学校开展的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修改指导;三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己的互评和修改,最终形成终稿,再从中选出佳作,或收集网络上其他优秀的作文资源,建立佳作库让其他学生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展学生的批判思维;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来提升教学效果。
4.评价阶段。最后的评价阶段,应该是重视写作过程的综合动态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制订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按照普遍使用的大学四六级的等级标准制定,从作文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结构布局、正确的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作文实行分项打分。学生在通过小组讨论、作文互评、优秀作文传阅、再次修正、课后总结、综合评价等的教学活动后,对写作课程中导入的思想政治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还可以做到把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展开,这是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各门专业课程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外语教学尤其迫切的需要把思想政治内容导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以发挥外语学习中跨文化交流、比较文化、比较文学等因素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可以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理论通过写作这一过程,浸入学生的意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