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化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2019-03-20 13:38伍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微信

伍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24)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首选的学习、娱乐的平台,这给高职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挑战,高职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思想比较活跃,求知欲强,如果他们的思想得不到优秀文化的熏陶,精神得不到健康的引导,很容易出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也有专家指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路径选择十分重要,我们不能走唯传统文化是从的故步自封的道路,也不能走不加分辨、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的道路,而应该走立足本民族文化、借鉴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融合发展道路。”[1]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精细化的编织,以知识体系融互联网的鲜活形式有机渗透进高职生的精神血脉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

(一)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色

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而这些文化弥足珍贵,需要我们在保护传承的同时,让其绽放出鲜艳的时代光芒。中华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比如中国文字、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戏曲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中国画、中国饮食等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也凝结着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传承民族文明具有鲜活的时代特色。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是教育效果的改观,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果我们依然沉浸在传统里,不但不能化解隔代教育“代沟”的鸿沟,而且还会增加更多的误解。因此,互联网化的思政内容可以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不但可以降低思政教育的成本,而且增强教育的效果。二是缩短了时空距离,改变了师生人际生态。互联网的优势不仅在于它的远程和仿真,更主要的是一种信息的交互特性,能够做到及时的反馈。思政教育通过互联互通,能够倾听到被教育对象相对真实的声音,同时管理也由单向变为可逆性,使得双向沟通能为一种可能。实现了一种情感的平等,使得谈话、沟通更具有人情味和人性化。

(三)传统文化互联网化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力

互联网的“网红”效应在高职校园里比比皆是,要充分利用好大学校园这个重要的渠道,“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大学教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其能将我国传统文化深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科和领域展开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渗透,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心,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将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所有学生渗透,将文化的传播与大学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2]”切不可丧失这个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大学这个重要的成长期。

因此,完全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成“网红课”和“网红活动”。一是大学生社团可以将传统节庆文化的海报设计上升为采用新媒体专业性的创意设计,一者传播速度快,二者形式活泼,多媒体的“炫目”会吸引更多年轻学子的关注,由关注到喜欢,再到参与到创意设计中来。二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将传统节日与优秀中华人物故事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各种新媒体活动,视频大赛、音乐剧大赛、有声诵读等形式寓教于乐。三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礼仪、工匠精神的宣传相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器物制作、劳动精神、审美追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器物中都有较好的呈现,可以通过展览、制作、器物叙事等形式将中华精神有机渗透进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四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高职生的生活通过演讲、辩论大赛制作成视频或有声作品或者与文学、影视及游戏、动漫相结合,让学生在互联网上作为第三者看自己的行为表现,通过引导,成为校园偶像,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五是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形成所谓的跨文化融合发展。通过文化比较可以矫正一些错误的认知,同时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形成文化的精神力量[1]。

(四)促进教育管理者角色的转变

互联网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形成了自身的教育场域,传统的教育者由一线具有较强主观意识的引导者渐次成为网民、路人甲等第三方人士,这样消除了被教育者心理上的逆反意识,这样便于教育者以平等对话者的身份参与问题的讨论;同时由于这种主体地位的隐藏,更便于利用网络舆论场做好学生的积极的引导工作;其次,教育者可以成为思想政治话题的引领者或是活动的幕后策划者,总之一句话,教育者在互联网化的思政空间里依然牢牢抓住问题的核心,切不可丧失主动权。最后,可以通过潜水者的身份遮蔽,培养自己忠实的粉丝和拥趸,可以较好地抓住思政的话语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运用中的具体做法

在互联网化的运营环节里,新媒体的具体运用是互联网化的前提,一方面是指内容制作上的新媒体性,二是运行渠道需要新媒体平台。因此,新媒体的制作和使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优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媒体化的优势

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化具有便捷、成本低、效率高、快捷、制作方便的优势。二是管理中需要发挥渠道的作用。说的通俗一些,就是与游戏如何抢人,可以将上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作成精良的内容,再通过平台(QQ群、QQ空间、微信公号、微信群、微博)吸引学生,把平台(渠道)打造成服务型、交友型的温馨平台,真正成为网上师生工作交流、情感表达的精神家园。

(二)积极成为思想政治的发声者和掌控者

具体做法有:(1)主动参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但前提是要能绝对控制住局面,对社会敏感话题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最好不要涉及,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采用小窗的方式封闭解决,最后形成正确的引导建议;(2)主动寻找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尽量能让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多参与,多发言,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唤醒起他们主人公意识,以及作为学校一个分子的责任感。教师在新媒体上一般不充当裁判员,而是问题的协调者和化解者,尽量让学生学会判断,并自我达成和解或是寻找到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2]。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虽不是万金油但是要让人有话说,有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合理避免碎片化。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意于东方哲学里的意蕴和佛教中的圆融,这对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有重要的帮助;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是丰富、充实新媒体的最佳素材;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较强的中国符号性,对内对外辐射性强;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历久弥新,故事异彩纷呈,博闻强识,便于传播。

(四)合理选择传播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渠道,如微博、微信、QQ群(空间)、微信公众号、百度百家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其中微博发布不限字数,但是回复框只允许140个字;微信(群)一般是手机号、QQ号、邮箱注册的,私人性比较强;QQ群(空间),容易被盗号,借款和广告比较多;微信公号,企业注册麻烦,而且需要每年交200元的费用;百度百家号和今日头条影响力比较大的大多数是网络大V。因此,管理者初始阶段一般是前三位的使用比较多。

(五)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与平台的有机融合

微博上可以根据重要民俗节日或是重要纪念日,选取相关诗文和名人名言,成功打造出具有一定文化力量的思想文化平台;QQ群(空间),除了发布通知外,可以与微博内容的互动,采取转发;微信公号可以策划重要选题或重要信息的系统发布,重在文化内涵的建设,传统文化成了内容落地的重要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技术要素、多种文化的集聚与重组,更是建设新型校园文化生态最为便捷的文化资源库,用好、用足、用精是每一个有作为的思政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要领[3]。

(六)新媒体的优势与价值取向

学生管理部门和思政工作者通过新媒体的使用可以与相近专业部门合作,不仅可以解决人才问题,同时,也可以将新媒体阵地就地转化为实训基地或是合作专业的重要渠道,具有一平台多作为的作用;通过相关活动的参与,培养了一批新时代背景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使得他们成为学生社团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管理中的中坚分子和坚强后盾;多媒体平台的创作与制造同时也是学生自身成才的平台,可以提升到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可与学校官网的辅助互动,内容互补,成为资源共享的平台;最后,通过建立校外合作联盟的基础,成为培养储备人才的重要后盾。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学生管理无小事,功在日常,功在每一个学生。因此,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务必重视互联网的作用,需要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新时代的优秀文化同步呈现给青年学子。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品位。让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学生管理中的思想的源头活水,也成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新型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发挥出时代应有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微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