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敏辉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思考
阳敏辉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湖南衡阳421002)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为了紧随教育发展潮流,我国开始实施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模式,而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因此,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
如今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备受现代职业教育关注,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既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又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有效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切实增强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这两种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课程的相互衔接,中高职课程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密切相关,如今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体系结构,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可以说课程衔接直接影响了中高职衔接,不论是哪种教学活动,都需要紧紧围绕课程,让中高职课程衔接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既能让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联系更为紧密,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中职生最重视的是自身的计算机技能性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化课,因此,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在高职院校中采用的普遍是统一教学,这就导致一些从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根本跟不上文化课的进度,缺乏文化知识,他们自然也不能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长此以往,就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学习整个课程体系,更别说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了。
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在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时,中高职之间根本未能及时沟通交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过于注重学生毕业时具备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继续深造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导致教学内容出现严重的重复现象,根本未能有效体现出中高职教育的层次性,在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因此,中高职院校必须多多沟通交流,中职院校发挥的是基础作用,高职院校发挥的是引导作用,需要做到的是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从两者角度综合考虑,以此建立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尤其是有效避免重复教育现象的发生。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发课程时普遍是紧紧围绕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职业特性,我们发现有些中职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比高职生还强,如一些操作性课程,在还未进入高职院校之前,中职生就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技能,而我们所说的这些操作性课程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并不是培养重点,再加上有些高校院校的办学时间非常短,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又不断增多,很多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实训条件并未达到国家要求,因此,导致中职生和高职生存在部分能力“倒挂”现象。
要想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就必须统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效突破以往围绕学科制定模式的束缚,一定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切忌分离中高职课程,而是把中高职课程标准有机融合起来,让两者根据统一标准去开发课程,需要注意的是中高职的各个课程既要有明确的分界线,又要真正实现有效对接,对于两者相同或相似的课程,该有效整合就整合,在科学整合的基础上,再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必须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有效避免课程内容出现重复或脱节现象,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基础性和实用性等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有效突出技术性和创新性等特性。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基于职业岗位分析,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之前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如今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要求,其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制约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因此,中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兼具一致性和层次性,才能提升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所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合实际。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其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如何才能确保编写出的教材兼具中高职教育特性呢?不仅需要综合考虑中高职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详细评价标准,还要把这些因素有效衔接,融汇贯通,切实发挥出教材的价值,另外我们知道中等职业院校越高等职业院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因此,还要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贯通式教材,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所开发出来的教材紧密贴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纵观实际,我们发现高等职业院校中既有从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又有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等职业院校学生之前就学过类似专业,他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点也不陌生,在考核时最重要的是考核专业核心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对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它是认可和接纳的,因此,学生就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学过的课程了,这样学生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去专心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了,这在无形中就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建立统一规范的职业资格制度对推动中高职有效衔接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它可以说是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具体如何建立呢?中高职相关机构必须深入了解中高职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从各自角度出发,看看它们对岗位层次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具体有什么要求,我们只有确定了中高职教育不同的岗位层次,才能知道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究竟是如何要求的,在清楚知道这些后,才能切实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以此制定出合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根据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也能真正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一步步做好职业技能培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其需要基于计算机就业导向,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综合素质,从而奠定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1]张秀霞.中高职贯通课程衔接的现状、策略与保障[J].教育与职业,2016(24).
[2]邢江勇,王力群.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黑河教育,2016(12).
阳敏辉(1982- ),男,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2.64
G712
C
2095-1205(2019)02-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