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岩溶地区草地治理集成技术及效果

2019-03-20 12:55
贵州畜牧兽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封育草种州市

(贵州省盘州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盘州 553537)

盘州市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较为复杂、类型多样、分布面积较大的区域之一。喀斯特分布面积263 598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99%。石漠化面积122 521.2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0.2%。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54 432.9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41%;中度石漠化面积52 842.6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03%;重度石漠化面积14 467.2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57%。盘州市有3.59万 hm2草地,由于草原退化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加剧了石漠化程度。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由于一味追求粮食产量,大量草山草坡被开垦,造成水土流失。此外,过度放牧造成天然草地严重退化,草地生产能力显著下降,不仅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还直接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恢复岩溶地区草地生态,2013—2014年盘州市通过岩溶地区草地治理(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以恢复石漠化地区草地植被为先导,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以保护和改善石漠化地区草地生态环境为主线,推动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从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草地生态建设与发展草地畜牧业相结合,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草地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的目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改良、围栏封育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集成推广岩溶地区草地治理技术。经过连续2年的工程治理和生态监测,共治理草地7 333.3 hm2,草地植被盖度得到显著提高,石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了草地畜牧业发展,合理载畜,实现草畜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实施的草地治理集成技术报道如下,供参考。

1 人工种草

对牛羊养殖相对集中、陡坡耕地区域实行人工种草,建立人工草地。

1.1 草种选择与配比

1.1.2牧草混播:建设放牧型人工草地,播种量为1.5 kg/667 m2(其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各0.5 kg)。

1.1.3草种质量要求:白三叶、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的纯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85%,水分<12%;鸭茅纯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80%,水分<12%。

1.2 种植技术[1]

1.2.1翻耕土地:土地深翻开垦,清除土地上的杂草、石块、木桩,深耕20~30 cm,使土壤疏松,创造良好的牧草生长条件。

1.2.2平整土地:土地开垦后,将土块拍细、平整,清除土壤中残留的石块、杂草等杂物。

1.2.3土壤处理:首先做好土壤营养成分分析,如pH值、氮、磷、钾测定。播种前根据土壤pH值进行处理,酸性过高的土壤用石灰进行改良,使土壤pH值在6.5~7.5之间的中性范围;根据氮、磷、钾的含量确定使用肥料中氮、磷、钾的比例,以利于牧草生长。

1.2.4施底肥:播种前施农家肥1 000 kg/667 m2作底肥,用磷肥25 kg/667 m2拌种。

1.2.5适时播种:种植白三叶、鸭茅、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在秋季播种较好(春季和夏季播种容易受杂草侵害;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草种发芽)。刈割型人工草地采用条播,放牧型人工草地采用撒播。

1.2.6田间管理:(1)除杂:杂草较少可采用人工拔除。杂草较多则进行整体刈割,杂草不耐刈割,一般刈割1~2次,人工牧草就会形成竞争优势。(2)补播:对出苗不整齐的地块补播草种,务必使牧草盖度达到95%以上。(3)追肥:牧草出苗后,第1次追肥在开始生长到分蘖前进行,以氮肥为主,钾肥次之,可加快生长速度,促进牧草分蘖。牧草每次刈割后追施复合肥5~7.5 kg/667 m2。(4)病虫害防治:根据季节、气候变化以及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在盘州市危害最大的是粘虫,每年6—8月重点防治,在此期间适时重刈或重牧,使粘虫卵和幼虫随牧草带出草地,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

此时,区域 Ω 的边界面上有两个曲面 r=r1(θ,z),r=r2(θ,z),此外,还有可能有一部分的边界面位于下面这类曲面上:过投影区域D的边界曲线上的点Q,作直线和z轴垂直相交于Q′,所有这类直线Q′Q形成了一个曲面。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两种情形。

1.2.7配套养畜:按照草畜平衡的原则,以0.2 hm2人工草地载畜1个牛单位(或5个羊单位)合理配套养畜,有效利用人工草地。

2 天然草地改良[2]

对退化不严重,有放牧养畜价值的天然草地采取改良措施。

2.1 草地除杂清除天然草地上对家畜有毒、有害的植物。

2.2 补播牧草

2.2.1草种选择及配比:播种量0.75 kg/667 m2(其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各0.25 kg),将草种拌磷肥12.5 kg/667 m2后混播。草种质量要求同上。

2.2.2播种方法:草种以穴播和撒播相结合的方法。

2.3 施肥改良对土地贫瘠的天然草地撒施尿素5 kg/667 m2,提高产草量。

3 围栏封育

对退化严重,重度石漠化的天然草地采取围栏封育措施。

3.1 围栏的建设

3.1.1建设水泥桩刺铁丝围栏:刺铁丝采用φ2.5×2.2型号,抗张强度≥500 kg/m2。制作水泥桩用8﹟圆丝以32 cm的间距扎制5道箍筋形成长方体框架,水泥桩规格为1.8 m×0.1 m×0.1 m,埋入地下60 cm,桩间距3 m,刺铁丝4层,各层间距30 cm。

3.1.2门的安装:在需要作为通道的位置,加长刺铁丝50 cm,直接将刺铁丝缠绕在水泥桩铁挂钩上,通过时只需将刺铁丝解下来即可,通过后将刺铁丝挂回原处并上锁。

3.2围栏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对围栏设施要经常检查,发现围栏松动或损坏要及时维修。

3.3制定村规民约,封育期间禁牧。

4 治理效果

4.1建成人工草地426.1 hm2,经生态监测人工草地植被覆盖度达93%,鲜草产量达3 100 kg/667 m2,25°以上的坡耕地每年减少泥沙流失1.27 t/667 m2,15°以上坡耕地每年减少泥沙流失0.64 t/667 m2,人工草地土壤每年增加有机质2.2%,地表径流量减少49%,冲刷量减少83%。

4.2建成改良草地5 177.9 hm2,经生态监测改良草地植被覆盖度达86%,鲜草产量达2 300 kg/667 m2,每年减少泥沙流失0.28 t/667 m2,改良草地土壤每年增加有机质0.85%,地表径流量减少49%,冲刷量减少84%。

4.3围栏封育草地1 729.4 hm2,经生态监测封育区植被覆盖率达73%,每年减少泥沙流失0.32 t/667 m2,地表径流量减少48%,冲刷量减少82%。

5 小结

“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改良,围栏封育”草地治理技术,各项技术自成体系,但在整个岩溶地区草地治理工程中又相互支撑,3项技术只有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封育草种州市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魔方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草种业快速发展
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司法认定
封育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不同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试验效果调查
基于TOPSIS的新疆15个地州市碳排放经济效率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