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正安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正安 563400)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羊脑或脊髓引起的1种寄生虫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季多发。常感染2岁以下的幼龄羊,以绵羊最为易感,也感染1岁以下的小牛。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药“槟贯散”治疗羊脑包虫病100余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引起羊脑包虫病的病原多头蚴呈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外层为角质膜,囊的内膜(生发膜)上有许多头节(100~250个),囊泡小的如豌豆,大的如鸡蛋。多头绦虫成虫长40~80 cm,寄生在犬科动物(如:狗、狐狸、狼)的小肠中,其后部的孕卵节片随着粪便排出体外。羊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饲草饲料,进入羊消化道的虫卵卵膜被溶解,六钩蚴逸出,并钻入肠黏膜的毛细血管内,随血液循环移行至脑内,经2~3个月发育成囊泡状的多头蚴。犬科动物是该寄生虫的终末畜主,其吞食了含有多头蚴的牛、羊脑及被多头蚴污染的食物后,幼虫发育为多头绦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内,可以生存数年之久。多头绦虫繁殖力强,一昼夜可产卵20万~70万个。虫卵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在-10~-16 ℃环境中可以存活140天,在37~39 ℃环境下可以存活1年,70 ℃才能将其致死[1,2]。
病羊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角弓反张;食欲下降,反应迟钝,长时间沉郁不动或漫无目的前行,遇障碍物时则奋力向前冲抵;呈间隙性发生,每次发作时间约10分钟;严重的会出现一侧眼视力模糊;头骨变软且易脆,常因提举羊角而致头盖骨损伤。该病因多头蚴寄生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症状。(1)当虫体寄生于脑部的一侧时,病羊头抵患侧,并向患侧作转圈运动,对侧的眼常失明。(2)虫体寄生在小脑则病羊易惊恐,行走时出现急促或蹒跚步态,严重时卧地不起、视觉障碍、磨牙、流涎、痉挛,后期高度消瘦。(3)寄生于大脑颞叶时,病羊视觉发生障碍,向患侧作强迫运动。(4)寄生于大脑时,病羊精神萎靡,喜卧,向病侧作转圈运动。(5)寄生在脑的前部(额叶)时,病羊低头前奔,向前作直线运动,行走时高抬前肢或向前方猛冲,遇到障碍物则顶住不动,或者向前冲抵障碍物。(6)寄生在脑表面则有转圈、共济失调神经性症状,触诊压迫患部时有疼痛感或颅骨萎缩甚至穿孔。(7)寄生于脑后部时,病羊表现角弓反张,行走后退,卧地不起,全身痉孪,四肢呈游泳状。(8)寄生于其他部位时,病羊头常出现后仰、后退、痉挛、麻痹等不同症状。虫体越大,症状越明显[3]。
羊感染此病后,在一定时期出现无目地的转圈运动或其他神经症状,结合脑部解剖发现多头蚴虫体即可确诊。根据临床经验:一般转小圈虫体寄生在浅层,转大圈寄生在深层,低头在前,仰头在后,平头寄生在中部;后期寄生部位皮肤稍隆起,用手触摸骨质萎缩变薄甚至穿孔,指压感到骨质变软,患羊疼痛不安,轻叩患区有浊音。
治疗该病常采用圆锯开颅外科手术,但难度较大,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在基层推广较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自配方剂“槟贯散”对100余例病羊进行治疗,一般用药3天,病羊视力逐渐恢复,其他症状也有明显好转,7天后基本恢复正常。除处于晚期的4例未治愈外,其余病羊皆治愈,治愈率达96%。
4.1 方剂组成槟榔(生用)60 g,南瓜子60 g,贯众(生用)15 g,川芎15 g,延胡索15 g,石决明25 g,钩藤(煎汤后下)10 g,甘草10 g。用法:南瓜子炒熟研末备用,其余中药煎成汤剂。症状较轻、有食欲者,制成舔剂辅助其舔食,也可将南瓜子末混合汤剂灌服,每天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3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4.2 方解(1)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之功效,尤对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有驱杀作用。(2)南瓜子:味甘,性平;归大肠经。据《名医别录》记载:南瓜子“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本品与槟榔同用可增强疗效。(3)贯众:味苦,微寒;归肝、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有杀虫功效。(4)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本品辛散温通、升散,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更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5)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主治气血瘀滞痛证。本品辛散温通,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6)石决明:味咸,性寒;归肝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效,能平肝清热、明目去翳;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7)钩藤:味甘,性凉;归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引起的惊痫抽搐,肝经有热、肝阳上亢引起的头胀头痛、头晕目眩等症。(8)甘草:味甘,性平;具补脾、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对脾虚食少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本方剂以槟榔为君,南瓜子为臣,君臣协同配合,能增强杀虫功效;以川芎、延胡索为佐,行血理气,活血行气,可以将君药有效成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靶向位置,杀灭脑部寄生虫;石决明、钩藤有平肝潜阳、息风定惊的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既有对寄生虫的有效杀灭作用,又有解除因寄生虫寄生脑部而引起的目翳、惊厥症状。除治疗外,还可在每年的2月、7月下旬和12月下旬服用,对羊进行预防性驱虫。
5.1中观镇晏溪村朝思岗组周某饲养本地白山羊10只,其中3只(1.5岁)持续发病,出现间隙性转圈、低头前行,遇障碍物停止前行而呆立,头向后仰、不食,已死亡1只。临床检查:病羊角弓反张,共济失调,反刍、嗳气停止,不食,精神沉郁;死亡羊右眼有白内障样症状。剖检病死羊,在脑部左侧表面可见如乒乓球大小的囊泡,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内膜有白色斑点状头节,鉴定为多头蚴。经了解该户饲养犬1只,平时未驱虫,散养,常与羊群接触,近半年未给羊群驱虫。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确诊为羊脑包虫病。用“槟贯散”对病羊进行治疗,用药3天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药7天后痊愈。
5.2中观镇桂花村野艾窝组王某饲养本地山羊20只,其中5只(2岁)发病,出现间隙性转圈、磨牙、流延、低头直行,遇障碍物呆立,精神差,不吃不喝。临床检查:病羊精神沉郁,呈间隙性角弓反张,共济失调,反刍、嗳气停止。其中1只羊倒地不起,左侧卧,眼无光泽,呈频死状。经了解该户及周围家家养犬,未有驱虫习惯,近半年来未给羊群采取驱虫措施。剖检频死羊,在其脑部发现囊泡状多头蚴。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确诊为羊脑包虫病。用“槟贯散”对病羊进行治疗,连用3天后症状有所缓解,稍有食欲,服药7天后痊愈。随后该群羊全群服用“槟贯散”3天,日服1次进行预防,后随访该群羊未再发生该病。
6.1该病发生与养犬有一定关系,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该病的关键。羊圈舍及周围要避免犬的饲养与活动,不给羊饲喂被犬粪便污染的饲料,更不能与犬同食同圈;对犬粪便要集中进行焚烧处理。
6.2禁止犬生吃动物肉骨及内脏,特别是患有脑包虫的羊脑、脏器。死于该病的羊头和手术摘除的虫体要深埋或烧毁,防止犬采食。
6.3定期给犬驱虫。牧羊犬应该做到每年春秋季节定期用氢溴酸槟榔碱1~3 mg/kg或者吡喹酮80~90 mg/kg剂量口服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