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衡水广播电视台
播音感受与播音主持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都存在紧密联系,能否准确把握播音感受事关节目成败,播音感受的良好与否是播音主持质量的直接体现。本文试图对播音感受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探讨。
播音感受是指播音员或者主持人利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经语言认知,产生并进行情感体验的心理现象,播音感受是由文字内容引发的感知觉体验。过去的研究更加注重对播音感受生成的研究,更加强调其与普通感受的差异。播音感受的产生过程具备动态性特征,但对播音感受的研究却要从静态性出发。播音感受与感知觉存在差异,它是播音员或者主持人的情感体验,播音感受的生成是心理活动变化的复杂过程,在语言刺激下,普通的认知、思维、想象产生,进而演变成相应情绪与情感。播音感受处于动态变化中,其理解和体验不断加深,播音员或主持人在感受体验的引领下,一步步深入,最终表达出意向性,这种意向性是心理活动的自然行为。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感受总是会产生相应情感,当产生情感的因素不符合节目需求时,感受抑制作用就会凸显,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情感就需要引领感受内容向节目需求发展。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播音员或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是信息传播过程的核心。播音员或主持人应当明确其核心地位,在信息传播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当前来看,广播电视传播主体的异化现象凸显,传播主体并不具备其职位要求的能动性与自觉性,传播主体并未充分体现播音信息中应当蕴含的传播价值。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因素正是播音主体的播音感受欠缺。播音感受与一般感受能力相比,其产生过程更加复杂。认知心理的变化,文字语言的刺激,内容的理解和联想,在上述过程的协同配合下,传播主体的思想产生质变,由此带来情绪和情感的反应,至此播音感受生成。由于播音感受的复杂形成过程,再加上很多播音员或主持人对播音感受缺乏深刻认识,将播音感受与一般感知等同,这就造成播音感受的欠缺,播音员或主持人只能机械性地依照文字信息内容进行表达,完全失去了传播主体应当具备的主观能动性。
从创作角度来讲,播音感受是传播主体进入有效创作情境的具体体现。播音活动与艺术创作活动存在相似性,其创造性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内化过程,基于文稿内容产生感受,传播主体的思想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外化过程,通过个人感受,利用声音画面等方式将内容传播给受众。内化过程在播音行为中居于核心地位,而感受又是内化过程是否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播音员或主持人是否具备创造性,与其是否产生了播音感受紧密相关。
除此之外,播音感受是播音主体的特质内容,是其播音创造性的源泉,播音员或主持人正是通过播音感受塑造自身形象。播音感受的产生过程是将身外的内容和思想转变为自身的理解和领悟,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当播音主体产生播音感受后,其思维、观念具有独创性,随之而来的情绪、观点都是个人的独特表达。正因如此,播音感受是播音员或主持人鲜明特征的存在方式。
播音员或主持人既是审美主体又是作品创作者。如果依照上文分类,将播音主持作品的创作划分成内化过程与外化过程的话,在内化过程中,播音员或主持人更多是审美主体角色;在外化过程中,播音员或主持人更多是创作主体角色。播音感受正是在内化阶段与外化阶段的衔接点产生,并且一直贯穿到播音主持作品完结。正是播音感受的产生过程,才使得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内化过程中具备了创造性;正是播音感受的存在与渗透,才使得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外化过程中具备了审美性。由此可知,播音感受在整个播音主持作品中承担了过渡作用,使得整个播音主持过程始终充满美感,播音感受是播音主持作品艺术性与审美性的源泉。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深刻理解了播音感受存在的意义。播音感受在整个播音主持行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播音感受的价值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播音学的本质内容,从而为传播主体的播音主持实践工作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