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钰
(一)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要途径。环境在人不自觉的情况下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作用,需要构建一个良好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职权和责任,对不良场所加大监管,对少数不法分子加强打击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舆论性和广泛性,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想和正能量,为高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营造有序友善的校园环境,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按照规章制度合理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大对校园建设的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配备的更新;第三,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必须是相互尊重、平等的地位,家长需要保持尊重和平等的态度,与孩子进行友善的沟通和交流。只有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才能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高校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手段。当前,大学生处于多元复杂的社会思想背景下,为保障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培养全方位、宽领域的高新技术人才,需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引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思想指导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实现中国梦,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平稳发展;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可以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实现高校培养优秀大学生的人才目标。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研究,在专业技能和身心发展方面主动寻求大学生的个人要求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契合点,只有不断提高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价值和品德素养,高校学生才能更好地承担起重任。
(一)价值观取向模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受到了影响。网络的普及为高校教师实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波动变化,开拓了新的手段,同时,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但是,网络给人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不免夹杂着各种错误的思想、言论,例如,多数大学生喜欢浏览网络上的时事、新闻,还会对呈现出来的人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现在网络盛行的微博中存在着反社会、反人类的言语,这样的言论不利于正处于建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甄别是非能力较弱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难看出,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具有的实效性和教育性。目前,多数大学生对于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界定还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甚至极少数大学生保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认为世界观不重要。同时,部分大学生对利益的衡量标准不准确,只看到了眼前暂时的个人物质利益,造成了内心价值观和现实道德观的对立,出现个人形成的道德观和社会要求的主流价值观相互矛盾的情况。
(二)道德教育效果偏低。多数高校大学生只是在课堂上习得思想政治教育,其它课余时间很少将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通过调查研究各高校大学生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学生很少能做到实时观察社会动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导致大学生难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光短浅,进而影响了自身的成长与未来的发展。同时,部分大学生认为现代道德已经跟不上潮流了,学习道德理论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对学习相关的道德理论知识没有足够的重视,轻视道德理论知识,甚至在学习道德理论后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例如:随地扔垃圾,随意吐痰等。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缺少前进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迷茫,只知道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聊天、浏览娱乐新闻,导致高校大学生整体道德教育效果偏低。
(三)心理素质水平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毕业就业、经济状况等方面,在困境中,多出现抗打击能力弱、负面情绪较多、没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容易冲动、情绪失控等情况。长此以往,多数大学生便会对生活厌倦、对未来失去希望,容易导致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各高校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并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梳理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心理素质,进而使其健康成长。
(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制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来讲,选取的教育内容和素材尤为重要。目前,各高校在开展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高校未能充分了解教育新形式和新方法,教育内容过于古板,没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进程;其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机会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需求。同时,受其教育方法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展现出思想建构的启发作用。如果在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各高校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和个体差异性,一味采取灌输式教学,会使学生很难吸收和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其实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然而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能简则简,敷衍了事,急功近利。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进行,需要学校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水平。
(二)家长认知程度的浅薄。在育人的家庭环境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与在家停留的时间最长,与父母的交流最为密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对大学生性格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塑造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家庭教育现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教育偏差问题,多数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和名次,认为自己只需要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将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全部交托于学校。甚至,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长大的标准是踏进大学校门,就不再需要家庭教育了。实际上,缺少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进而引发诸多家庭、社会问题,甚至孩子最终误入歧途,害人害己。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人不只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十分重要,离开家庭环境谈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行的,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相互合作。
(三)受教育者能力的不足。随着我国对高校大学生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要求各高校大学生必须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家的动态发展现状。但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漠不关心、可有可无的态度,普遍不愿接受学校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对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也置之不理,甚至在上课时玩手机,教师提出问题不予思考或直接旷课,这些问题致使他们政治道德素养偏低,社会责任感淡薄。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大学生活中,他们也保留之前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不采取正确的定位,与他人交往时不能做到谦虚礼让和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受教育者能力的不足是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进程缓慢、成效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教师是学生行为道德的示范者和品德践行的引导者,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组建一支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团队,主要目的是通过团队中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道德,自觉承担建设社会的责任。在组建教师队伍时,主要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文化理论知识广博、了解教育规律、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等教师品质,并对其进行日常的培训和竞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形式,根据实际教学任务和教育对象,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其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了使高校大学生真正有效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需要努力实现教学方法模式的更新和转变,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国家应给予资金和配套设备扶持,教师应该合理地使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吸取过去优秀的教学经验,善于去粗取精,保留精良的部分,结合教育新趋势将教育内容予以整合和再加工。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成果,多了解其他国家先进的研究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多种方式相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发挥出来。
(三)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其教育活动要以优化大学生的内在素养为出发点,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一,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水平,既要关注外在,又要切实关注心理发展变化情况,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第二,对自身给予客观的评价,时刻谨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进行自我实践和探求,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只有通过自觉自律的自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素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第三,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和接触社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