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珊珊
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社区建设治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其顺利发展,需要站在多元合作角度进一步分析有效对策。多元化合作模式,能够重视以人为本的基本概念,能够提高新型农村社区成员素质,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利发展。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特征。新农村社区根据其自身特色,具备很多特征,反映出其主要发展情况。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经济还比较落后,因此人口密集度并不高,很多人才都选择城市进行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地域规模受限,劳动力较少,也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新型农村社区生产能力较低下,生产设备不够现代化,操作人员不具备更高的专业化水平,生产力水平不高。此外,新型农村社区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民是农村主要的人员构成,社区建设与农民之间密不可分,两者协同发展以相互利益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进而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体现了多元化特征,不仅有农民、工人,还有各种服务业人员和知识分子等,促进社区人员成分发生变化。新型农村社区主要的工作和生活领域也发生着变化,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包括服务业和工业,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新型农村社区人员在交流沟通方面,具有突出的同质性特点。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活动范围有限,因此居民之间相互的沟通会更加紧密,在统一地理条件下生活的居民,他们的生活习性、信仰、情感等基本相同[1]。新型农村社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家族痕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以血缘、族亲联系,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这种文化特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繁荣,但也存在思想保守、禁锢的负面情况,影响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速度。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功能。
1.提供社会保障功能。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对于农民实施的社会保障服务,有助于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为居民提供的保障,主要来自于社区集体资产,或者是邻里互助的形式进行,进而保证基本的福利能够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2.社区经济发展的功能。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核心功能为经济发展,社区通过引进更多的技术和手段,积极促进社区整体经济有效提高。新型农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改善物质经济水平,达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入分析详情,改善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的大步提升。
3.文化功能。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文化素养的整体情况对社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各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更有利的文化发展形势,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引进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推动社会居民文化素质的总体提高,是当今时代下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社区组织分散造成公共服务的欠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很多服务项目很难达到预想标准。新型农村社区资源获取的渠道受限,为人民提供的服务停留在表面,服务质量与其他城市社区距离相差较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对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不到位,社区文化素养缺乏影响力,对农民的养老、就业等服务缺乏深入性。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工作,还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管理者主要是当地基层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治理的过程不够专业,甚至由草根人民组织完成,很难达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效果。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组织治理一直比较分散,无法有效发挥组织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吸引更多社区居民的参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二)劳动力外流导致社区治理精英缺失。劳动力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的重点,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才能不断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创造力量。但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更多的劳动力被城镇建设所吸引,新型农村社区面临着大量的劳动力流失,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压力。由于农村整体实力较城镇要弱,使得农村村落出现空心化现象,新型农村社区面临着劳动力流失的考验。我国农民老龄化现象非常显著,很多农业工作者的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多为老年劳动力,且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青年劳动力明显匮乏。由于我国城镇整体发展比农村好,很多农村精英都选择离乡去城市发展,对家乡的建设看不到发展前景。因此,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和建设中,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让更多人才能够看到社区发展的动力,为家乡付出更大的力量。农村社区精英的成长,主要是村落文化的支持,给他们提供了能够发挥价值的条件,新型农村社区应进一步整顿治理,吸引新生代农民回乡发展[2]。
(三)社区碎片化发展难以完善制度体系。城市社区发展对农村社区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目前城市社区发展中,为了跟随市场发展变化,逐渐出现了制度管理碎片化的问题。城市社区的碎片化发展趋势波及到了农村社区,使得新型农村社区不断出现利益和空间上的碎片化,这种碎片化的发展模式,对传统村落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新型农村社区的碎片化发展趋势,打破了传统村落家园共同体的格局,居民关系也逐渐被淡化,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格局都发生着变化。新型农村社区碎片化发展具有很多典型特征,打破了原本的一些现象,引进了各种发展理念,使得社区发展逐渐复杂化。此外,新型农村社区虽保留了一定同质性,但治理主体单一,很难保证社区服务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农村居民生活逐渐私人化,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着变化,农村居民对于社区公共活动的参与度逐渐降低,影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顺利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最根本的保障就是制度建设,但社区碎片化发展影响了制度体系的完善,不利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为了保证利益主体各自不以利益为工具,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各个参与主体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才能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还处于未成熟阶段,治理过程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不利于社区整体发展。此外,新型农村社区知识广度和深度都不足,无法建立更强的监督管理机制,暂时还没有成文的法律对社区治理提供保障。政府机构对新型农村社区的一些治理政策,很难在放权之后进行有力执行,农村居民的维权意识弱,无法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顺利发展。
(一)实行基于社区实际需求的多元合作。针对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站在合作治理角度深入分析有效的策略,以保证新型农村社区整体发展的顺利进行。新型农村社区需求就是大部分成员的利益诉求,体现了个体需求向集体需求的转化,而非单一个体的需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需要通过多元合作,实现社区整体发展,满足社区个体的需求。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各个方向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主要针对社区文化、社区社会保障、社区医疗保健、社区安全、社区人口管理及社区人际关系等,这是一种多元组合形式。新型农村社区需求,能够反映当下农民的利益情况,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实施民主自治,保证社区整体良好的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重视内部成员的参与度,改善成员被动接受和听命的状态,社区应积极站在成员自身角度分析问题,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高效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中,应该充分尊重成员的思想和决策,不断促进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发展中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3]。
(二)实行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多元合作。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权益,这就需要实施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多元合作。公共利益主要指大众福利、公众利益、社会福利等,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特征,它与集团或国家利益不同,也不同于公用利益、社会利益,在主体的数量上具有不确定性。公共利益主要是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这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目的是一致的,新型农村社区主要是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新型农村社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并非仅存在冲突,从政府制度管理层面来说,社区公民利益与公共利益相一致,受到权利的约束和引导。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实践中,需要依靠更多政府组织,以实现农民的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扩展合作服务,促进合作治理的顺利实施,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效发展。实现公共利益,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重点,在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不断实现多元合作,创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新环境。
(三)实行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合作。法治是新型农村社区多元合作治理的基础,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法治的不断出现和完善,推动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新型农村社区的多元合作治理中,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管理,法治的核心就是促进社区治理能够严格依据法律进行,发挥了法律的作用,能够体现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法治观念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法治内容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调控。国际社会提出的“善治”模式具有透明性、参与性、公正性、协商性、包容性、透明性、有效性及责任性八大特征,与法治精神相互统一。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在多元合作形势下,应该重视法治的重要性,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结合法治观念,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能够促进多元合作治理模式的顺利进行,明确合作各个主体的责任与权力,提高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促进新农村顺利发展,应该积极组织多元合作,通过有效策略对社区进行有效治理。合作治理视角下,能够发挥政府和社会更多的作用,从实际出发真正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利用各种法治手段促进社区人民利益最大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通过多元合作能够实现治理目的,为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提供动力,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