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娇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影电视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鲜明的主题、精良的画质以外,配音内容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感官。但就目前配音行业而言,配音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配音专业人才培养储备不足,配音演员水平参差不齐等成为了配音行业所面临的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在日本,动漫产业的发达致使配音行业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声优培养体系,声优体系的完善也支持着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在中国,真正以配音作为工作的配音演员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就目前高校对学生专业的培养来看,仅有少部分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配音专业,或者是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基础的配音方向,大部分的学校都是将配音课程纳入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辅修课程当中,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新媒体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形式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广播电视配音究竟该如何发展,作为注重实践教学的新建本科院校广播电视配音课程的教学和建设又将如何创新,成为现阶段的一个新的课题。就目前广播电视配音课程而言,有以下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广播电视配音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基本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学生进行模仿,教师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通过模仿来进行角色揣摩,并没有一套成体系的理论去支撑。因此,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从而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教学重点较为模糊。根据教材的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基本分为影视剧配音、广告配音、纪录片配音这三个方面。教学内容仍然延续之前的经典影片片段为主,对于现当下最流行的配音形式并未涉及,配音类型单一,教学重点较为模糊。
最后,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广播电视配音课程考核以学生配音,老师点评这样的方式进行。学生选择一段适合自己的影视片段,将原声通过处理消音后,在现场利用话筒进行配音。教师根据学生现场表现进行打分。
以上问题的出现,足以见得广播电视配音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思维。在新媒体语境下,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播电视配音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线上课程直播,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和专业的配音老师进行互动,对课程设计提供自己的建议。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并且使学生更加真实和有效的对自己的声音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定位。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广播电视配音课程应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将一些国内外的经典影视作品的片段加入到赏析的内容之中,如每一代导演的经典电影电视剧作品,或是经典的动画片片段,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迪士尼的《白雪公主》、《辛德瑞拉》等都是很好的练习素材。经典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们诞生在中国》、《大国崛起》等片段,广告视频《小米,为发烧而生》、《梅赛德斯•奔驰》等广告都是非常经典的练习片段。或是将一些地方方言的影视资料进行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方言配音技巧。除此之外,可以根据现阶段最流行的一些网络视频资料进行提取和加工,将其纳入到学习资料之中。
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和配音秀APP 进行线上互动。开设配音相关的微信公众平台,将学生作品发布于平台上,根据点赞和浏览人数进行作品打分,还可以根据平台留言发布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配音相关内容。同时可以将这些有趣的内容转发到朋友圈、微博等平台,提高作品的曝光率,让更多对配音感兴趣的人加入到配音的学习环境之中。利用配音秀APP 进行线上配音大赛,通过线上点击率和投票数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在线上为自己的作品拉票,也可以转发和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使学习的互动性大大的提高。
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配音课程的培养告别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传统的课堂拓展出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培养方向也趋于向新媒体的拓展与延伸。在高校教育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拓展,教育资源的开发,教师队伍能力的提升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究。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任重而道远,学生能力的拓展与开发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老师之间,未来发展,是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