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海峰 河北省唐山市演艺有限公司唐山市实验唐剧团
作为国家优秀文化的代表,戏曲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代表着国家的文化精神,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底蕴深厚,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代表曲种,极大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进入新时期,我国的传统戏曲遭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加之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丰收成果,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对精神的需求有了新的转变,导致戏曲传承出现危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戏曲生存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虽然国家给予戏曲传承发展高度重视,但是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盲目推崇古人,不能认清社会现状,在进行创新时单纯进行模仿与复制,导致创新方式单一。我国之前是农业大国,戏曲生于农村,并在此扎根,在广大农民群体中获得了发展,而随着时代前进,工业化加剧,小农意识已经与社会不符。在进行创新时,受保守思想影响,对其态度消极,害怕引进新鲜元素进行改革,导致了创新受阻。在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受江湖卖艺思想影响,各戏班演员对自身的关注度太高,不能放眼整个戏班、地区、剧种,只顾眼前利益,敝帚自珍导致戏曲失去发展空间。在传承中遵守老传统,不能看见外部观众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将自己困在自己的小圈子内。
在面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时,需要从辩证的角度出发,给予其公正客观的评价,并理性采取措施进行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因而在进行传承时,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适当的选择与继承,保留优秀的内容,剔除其糟粕。进行创新时,需要与社会时代相融合,跟进时代潮流,才能够被人们接受。戏曲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为人民进行服务的,如果其创新不能够满足需求,就没能够达到其存在的目的,只能在历史的选择中被抛弃。因此在进行传承与创新时,需要客观对待,进行适当筛选,不能一味的全套继承[1]。
戏曲的存在,是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观众的需求待戏曲的发展有着决定影响,需要认真对待。不同的人们对其需求各异,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需要歌功颂德的艺术来粉饰自己,清王朝对戏曲的爱好,吸引了四大徽班的进京。在表演过程中,京剧鼻祖程长庚积极吸取其他剧种的优点,开创并发展了京剧,一时风靡京城,并延续百年,传唱至今甚至走出了国门。这是观众的需求带来的艺术发展。在文革时期,国家政治动荡,人们牢记革命至上,因此有了样板戏并流行于世。观众的需求给予戏曲发展的空间,而开放自身积极汲取其他的长处能够促进自身走的更加长远。
在戏曲漫长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每个剧种发展的成功都是从无数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特别是地方剧种,在满足当地观众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对周围环境中的方言、民歌等进行吸收消化,以此提升与当地观众的契合度,从而使其展现出更加顽强的活力。京剧的形成是徽戏、秦腔、汉调合流,并借鉴昆曲、京腔,从而形成的新式戏曲,一经推出迅速在全国获得良好的反响。自乾隆年间徽班入京,至道光、咸丰年间形成,最后与清末民国初年成熟,京剧历经百余年获得了成功。在这其中,经过自然的融合与吸收,并由戏曲艺人积极进行创新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最终形成了今天看到的京剧。以此为鉴,戏曲在进行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进行创新,需要把握方向,逐渐进行,不能期望一蹴而就[2]。
在戏曲的发展过程中,戏曲的评论对其影响深远,公正客观的评论在促进其发展的道路上功绩卓著。戏曲在进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从业人员的思想开放,对待外界的评论要能够虚心接受批评,深刻反省自我,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正。在面对新形势时,不能抱守传统思想不放手,应当解放思想,接受新事物并主动改变自己融入到新环境中。在艺术的传承中,总是新人代替旧人,一代代的人员不断进行艺术继承、创新发展,才能够使其长久流传。在这过程中,老艺术家要适当给予新人提携,并分享自己的表演经验,为后辈铺路;新人在进行艺术学习时,尊重老前辈,并将自己的想法、观点提出,请其指正。评论人员要保持客观性,对待问题减少自己的感情影响,以保证评论的公正。在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规程中,虚心接受观众的意见,并与其进行深入探讨,深刻了解观众的内心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为戏曲发表评论,促进其健康发展。
总结上文,可得知我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底蕴浓厚,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然而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当今经济建设思想的主导,导致了戏曲的传承出现危机。为了能够使戏曲更加良好的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对其怀有正确的态度、正视并满足观众需求、对其他艺术包容并蓄、尊重艺术规律积极创新。如此才能使我国的戏曲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