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磊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各国经济之间的互补性及依赖性日趋明显,单纯依靠主修专业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辅修及双学位商科专业就成为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而对于学生而言,辅修及双学位的攻读时间成本上不亚于考研,因此如何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辅修及双学位专业选择的跨学科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外语类高校,通过跨学科开设辅修及双学位商科专业,利用“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1+1>2”的效果就具有一定科学性。在此背景下,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自2006年开始,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4个商科辅修及双学位专业。这些商科辅修及双学位专业致力于依托该校强大的外语学科优势及优质的外语教学资源,打造一批较强外语背景的商科辅修及双学位专业,培养一批既具备一流外语水平、又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知识结构既能充分与国际接轨、又不脱离国内实务,能够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复合型商科专业人才。从近些年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川外国际商学院辅修及双学位专业的开设确实成为现阶段复合型商科人才培养一个有益补充,但就其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确实存在一些共性及个性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及总结,有益于更好地提供相关教育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商科人才的需求。
(一)培养模式共性问题。
1.缺乏合理的入学前遴选机制。就主修本科专业而言,所有同学都是经历了高考这一严格的遴选机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都有较好地遴选。然而,由于现阶段各高校的辅修及双学位教育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盈利目标,而入学前的遴选机制便成为招生规模扩大的最主要障碍,因此极少有高校对于辅修及双学位教育设置合理的入学前遴选机制;然而遴选机制的缺失,大大增加了学生中途弃学的概率,当然也就大大降低了学生最终完成所有课程并取得学位的成功概率。
2.日常教学监督及管理不到位。就主修本科专业而言,各高校都设置了完备的教学监督及管理体系,形成了“教务处+学院+教研室”的三级监督体系以及“辅导员+班导师+任课老师”的三元管理体系,完备的教学监督及管理体系极大程度地保证了主修本科专业教学秩序的正常推进。而相较于主修本科专业,由于辅修双学位专业的招生及教学基本都由开设专业的学院自行执行,各高校、学院及系部缺乏合理统一的教学监督及管理体系,不能保障辅修双学位本科专业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出现了有些课程大批学生缺席的情况。
3.授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由于大多数学校大多数专业都将主修本科专业课程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上,因此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就只能安排在周末上。这样的授课时间安排导致诸多教师都认为辅修双学位专业教学是苦差事,迫于无奈诸多院系只能安排经验相对缺乏的年轻教师进行授课,甚至有一些院校会邀请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授课,这样的安排确实无法保障所有辅修双学位专业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培养模式个性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实际上,四川外国语大学无论是语言类主修本科专业还是商科等非语言类主修本科专业,都拥有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够很好地保障各类学生主修本科专业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水平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川外国际商学院对于商科辅修双学位专业设置了与主修商科本科专业基本一致的课程,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例如,川外国际商学院所有辅修双学位商科专业都开设了《微积分》及《概率论》等数学课程,对于主修语言类本科专业的同学而言,具有相当的课程学习难度。
2.缺乏教师授课及指导的考评及激励机制。对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所有主修本科专业的教师而言,其日常授课及课前课后对学生提供的指导,学校都有一套较为完善合理的考评及激励机制,教师在授课及课前课后提供指导过程中都受到一定制度的约束及激励。而现阶段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辅修双学位商科专业教育缺乏对教师授课及课前课后指导工作合理的考评及激励机制,失去了人才培养环节对于教师应有的合理约束及激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符合型商科人才的培养效果。
(一)设置合适的入学遴选机制。鉴于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辅修双学位专业入学遴选机制的缺失,建议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高校辅修双学位专业的设置情况,适时设置一定的入学遴选机制。例如,语言类高校辅修双学位的商科专业可以对有意攻读辅修双学位商科专业的同学组织一次摸底考试,考试内容可以包括简单的经济数学、经济常识、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从中选择一部分学生攻读辅修双学位商科专业。
(二)适度融合教学监督及管理体系。鉴于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辅修双学位专业教学监督及管理体系的缺失,建议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适时选择一定辅修双学位的核心课程,将其教学监督及管理体系与主修本科专业相同课程进行融合。例如,辅修双学位商科专业可以选择《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作为试点融合到主修本科专业相同课程的教学监督及管理体系中。
(三)适度调整课程安排时间。鉴于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安排时间的缺点,建议各高校可以视情况适度调整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的安排时间,有效改变教师对于辅修双学位专业授课的排斥心理。例如,可以将周一到周五的某个时间段预留给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的学习,类似于现在诸多高校对于选修课程时间安排的做法。
(四)适度调整课程设置方案。鉴于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辅修双学位课程设置的不科学性,建议各高校特别是专业性院校应该根据各自高校主修本科专业的特殊性调整辅修双学位课程设置方案。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一所语言类院校,具有较强的文科特性,辅修双学位商科专业应该适度地减少数学课程数量或者降低数学课程的难度,具体而言,可以将所有的数学课程简化为《经济数学》。
(五)设置合理的考评及激励机制。鉴于辅修双学位教育缺乏对教师授课及课前课后指导工作合理的考评及激励机制,建议各高校借鉴主修本科专业对教师授课及课前课后指导工作的考评及激励机制,设置一定的考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通过教务系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教,对于评教结果较好的教师基于一定的奖励;同时对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等专业基础课程可以设置答疑课或者习题课,并向相关教师支付一定的报酬。
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深入分析我国辅修双学位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各高校通过辅修双学位实现商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