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对策

2019-03-20 01:32魏学飞王伦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培育

□魏学飞 王伦刚

一、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的原因

(一)大学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主要体现在教学课程上。但现在很多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人文课程或者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对于人文课程不重视,专业课程过多地占用了人文课程的课时。二是人文课程的内容单一,在所有课程中所占据的比例最小。三是人文课程的教学只注重理论而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四是过度追求实用性的专业教学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人文素养教学内容陈旧落后。高校人文素养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一方面,大学的人文课程内容并没有与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教学内容非常空洞,学生对于这些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过于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少,没能让学生发挥其在人文素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育相脱离。大学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时,为了追求教学效率,通常只为学生讲解专业课中的重点内容,很少进行相关的延伸,更少有教师能够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这就导致了大学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脱离开来,而在实际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机会非常少,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应试教育对人文素养的不利影响。当前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依旧主要以考试得分为主。为了让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取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教师往往着重强调考试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态度也不够积极,只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通过突击本学期所学习的重点来应付考试。这种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五)家庭和社会中的负面影响。家庭是学生自小成长的环境,家庭氛围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有些学生自幼生长在单亲家庭或是其他特殊家庭中,就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无法改变的影响。而社会是大学生未来将要活动的主要环境,当前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将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不利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逐渐扭曲。

(六)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自身是人文素养培养的主体,人文素养的缺失,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缺乏学习奋斗的目标,不愿主动学习,浪费了许多的闲暇时间。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没有实际用途,学习态度消极应付。也有些学生太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而缺乏集体意识,始终以自我为中心,思想道德觉悟不高。

二、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应对策略

(一)合理设置大学生人文素养相关课程。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开设专门的人文课程,并且增加人文课程在所有科目中所占据的比重。人文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应当结合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育的实际情况,既要将有利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容编纂到其中,同时还要加入引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让大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文教学中去。另外,针对不同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高校还应当开设人文选修课,让那些有需要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专业课教学中凸显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能只是依赖于专门的人文课程教学,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教学活动中。大学生在校期间,课程占据比重最多的是专业课,因此,专业课教师也必须把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专业课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诱发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反思,以专业课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

(三)平衡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虽然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两者之间也是密不可分的。专业课程教学不能脱离人文教育而独立存在,否则学生只具备专业知识却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样人文教育也离不开专业课程教学,否则学生虽然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却缺乏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必须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高校应当发挥自身的专业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帮助大学生开拓眼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四)丰富人文素养教学资源。通常来说,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和教学设备。一方面,高校应当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选用合适的教材,为人文课程的教学提供基本的教学工具,并且让教师能够围绕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完善人文素养教学设备,例如实践课程需要用到的场地设施、多媒体教学需要运用到的电脑等。只有在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才能顺利地开展,从而为完成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目标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五)加强大学校园人文素养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高校应当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如在校园中设置名人雕像、创建校刊等,让校园充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学校整体的良好氛围,带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六)加强大学生心智的培养。对大学生心智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鼓励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积极的反思;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鼓励大学生积极追求真相,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这些有效的手段,将大学生心智培养得更加坚强,思想道德更加高尚,最终实现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群体人文素养仍旧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大学生群体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也体现在多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高校有必要合理设置大学生人文素养相关课程并在专业课教学中凸显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平衡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丰富人文素养教学资源、加强大学校园人文素养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心智的培养,从而为大学生群体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培育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