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利艳 刘 霖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依赖于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来解决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职业道德等新要求。目前“北上广”很多大学都已开始进行“课程思政”相关教学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受到很多学生、家长及企业专家的关注和好评。学校不仅是教书的地方同时承担着育人的功能。高职院校必须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指导教育教学,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研究的背景。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一直以来,国家对高校知识教育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都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强调,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核心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努力开创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了能够完成这一宏伟目标,我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实施“课程思政”,动员并鼓励推行“课程思政”改革,在科研和教学中贯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多角度、全方位挖掘各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战略层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养教育等三方面协同发展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目标就是为了促使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研究的意义。立足专业课程体系实际并充分挖掘物业管理的特色,以开发和建设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思想政治课程为抓手,通过系统梳理和具体阐述物业管理的性质功能、发展进程、服务理念、业务内容、环境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管理等,从多个层面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物业管理实务的教学有机结合,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理论、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统一,完善具有本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有效促进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为企业、事业单位特别是物业服务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培养和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当今的物业管理业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住宅管理为主,而是不断扩展学校、写字楼、医院、工业厂房、寺庙、步行街、街道等各类商业物业及城市综合体等的管理;管理内容已在清洁绿化、秩序维护、设施设备维护等基本服务基础上,其纵向发展出现延伸情况,进入前期规划设计、中期的招商以及后期的尾盘销售等环节,在整个链条中的作用更加关键。从横向上分析,其渗透在养老、家政等环节,个性化需求更加显著;物业服务涉猎诸多相关行业,如装饰维修、物流配送、居家养老等;在重大活动中,如奥运会、世博会,物业的作用都不容忽视。由此可见,物业服务队伍日益庞大,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管理影响力巨大;物业管理模式处于日新月异的状态,不断变化;物业管理在城市管理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参与社区管理、公共秩序维护、社会责任担当,及协助政府开展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构建和谐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伴随作为第三产业物业服务业的发展,国民经济中针对物业服务的规划从“中规”模式向“结构化”递进式发展,强调行业的可持续性和连续性。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其专业课程建设上必须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深深植根学校办学优势,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既具备深厚学术积淀又有效激发学生求知需求研究,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巧妙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思想政治课程的精髓要义于多样化课堂教学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书育人目标。
(一)重视顶层设计,以专业为导向,明确课程定位,围绕满足企业需求的目标,规范课程体系的建设。即要以系统化的思维,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落实学校整体“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发挥物业管理专业育人作用,挖掘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阐述剖析物业管理具体的社会职能、业务流程、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等,引导学生树立和强化守法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选取《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这门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积极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划,尤其重视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教学课件。落实专业课育人教学的设计工作,以学科特征为基础,深度进行挖掘,强化与德育教学的结合。
(二)充分整合“课程思政”资源,实施整体综合多元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构建。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积极扩展实践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坚守爱国精神和人文情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深化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或网络化教学,探索辩论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创新。
(三)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学科优势,大力推进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的深度融合。精炼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岗位准则、产教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和谐社会助推中国梦等内容融入课堂丰富教学过程,创新课程考核,既重视理论教学又要在发挥专业特色的同时主动挖掘提炼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案例,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课堂的职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共生性。
(四)以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效结合为改革目标,利用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性。通过研究能够突破既有的孤岛发展局限,整体思考课程诸多要素,实现课程要素的重组,突出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效结合,进而完成专业课程的资源进化,同时要充分掌握互联网的特点并善于利用其优势,主动将“课程思政”教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有机融合,切实将“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进行深度对接。
(五)整合专业课程的平台集成和资源要素,提高综合素养。在整合专业课程资源中,通过实践,实施三种综合性素养导向的整合途径。
1.学科内——以整合为方向,加强渗透性。要尊重学科特征,发挥学科价值的作用,深入探讨学科内部各种关系,以便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强化育人作用的实现。
2.跨学科——将融合作为导向,强化整合功能的实现。要突破学科界限,强化不同学科的贯通,结合学习规律与学习手段,实现差异化学科内容的整合,达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3.超学科——消弭式整合。以实训与实习为基础,实现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切实提升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与发展。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学科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强化育人作用的执行。立足当前,思想政治课程归属必修课范畴,但是,其教育具有一定制约性。为此,需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渗透在专业内容之中,贯穿在物业专业课程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既扩展学科内容,也拓展其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科教学回归到“育人”轨道,代表新环境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本质,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二)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对于教师而言,在“课程思政”中,要加强知识储备,尊重课程育人的基本原则,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实施科学方法,与思想政治内容综合起来,关注学生情感反应,凭借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活跃气氛,争取与学生产生共鸣,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温度。
(三)提升教学水平,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社会肯定性。基于新背景,“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性较强,打破传统单一育人的不足,构建更具系统性的、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在物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有效渗入思想政治内容,保持持续性,能够积极拓宽思想政治交易的传播路径,更显其在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方面的高度与力度。为了能够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打造成为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重视营造更多机会,积极改善条件,促使大学生能够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促使其能够端正认识,客观看待自身,学生自主参与社会活动,既能够促进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同时也能够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智能化信息技术融合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将“育人功能”、“德育元素”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课堂中去。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制定上都需要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德育素质目标为中心,当设计的教学模式跟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匹配,就说明适合这样的教学产品和教学方式,这才是真正地去解决提升课程育人有效性的问题,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和专业课程平台资源的有效整合,满足现代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力的促进更好更快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