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湘君
江西省玉山县人民医院 334700
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后延7d以上,甚至3~5个月,且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临床上又将月经后期称之为“月经落后”或“经行后期”[1-2]。大量数据表明[3],导致月经后期的因素多与不良的饮食及作息习惯、生活压力、滥用药物密切相关,若不及时干预治疗,极易引发卵巢早衰、闭经,严重者甚至出现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本文旨在分析单纯隔姜灸与联合温经摄血汤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于我科诊治的90例虚寒型月经后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7~43岁,平均年龄(29.58±2.69)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36±0.85)年。对照组患者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0.02±2.45)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1.30±0.8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单纯隔姜灸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对将要针灸的穴位进行消毒,取3~4片新鲜的生姜片,在姜片上用针扎数孔后放置于两侧天枢穴及关元穴,随后将1.2cm×1.6cm的艾柱放置于姜片上并点燃,以患者局部的皮肤呈现潮红且湿润为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对患者造成损伤。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决定艾灸的壮数。隔日1次,3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经期内停灸。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单纯隔姜灸的基础上服用温经摄血汤,组方为:肉桂、五味子各3g,柴胡6g,续断9g,酒川芎、炒白术各15g,酒白芍及熟地黄各30g,用水煎熬200ml,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经期禁止服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变化,包括主症月经周期,次症小腹隐痛、腰酸无力、喜热喜按、便溏等,主症严重计6分,次症严重计3分,积分越高,表明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越差,反之,越好。
1.4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可以恢复原有的月经总量以及月经时间间隔;显效:患者基本恢复原有的月经总量以及月经周期;有效:患者呈现了相应的月经改善趋势,但改善程度并不明显;无效:患者月经周期及经量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症状加重的迹象。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症状积分 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中医认为,月经是在脏腑、天癸、经络及气血的作用下而产生,与肝、肾、脾脏密切相关。虚寒型月经后期由于患者阳气不足,造成体内寒气较多,生化不足,导致冲任不充,在临床治疗上应以温肾壮阳、补冲调经为主[5]。
由此可见,在单纯隔姜灸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摄血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同时改善患者痛经程度及机体的微循环状态。究其原因在于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其内含有丰富的姜辣素,在穴位上放置姜片并加以艾灸,可加快姜纤维渗透至穴位,使子宫产生热效应,缓解虚寒症状[6]。天枢穴为人身中点,对该穴实施针灸,对调理全身的气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有效治疗月经后期的消化系统疾病;关元穴位于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汇处,在此穴位实施针灸,可改善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并直接作用于子宫等生殖器官,改善患者的病情[7]。温经摄血汤具有补中益气、温散祛寒的作用,组方中肉桂可祛寒,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搭配炒白术、酒白芍、酒川芎、熟地黄、续断及五味子对补肝、脾、肾之精血、气,调经化淤具有重要的作用,诸药合用可有效调节了患者内分泌水平,使子宫代谢恢复正常,促进经期及经量恢复正常,避免提前或延后给患者身体造成的不适[8]。
综上所述,在单纯隔姜灸的基础上联合温经摄血汤在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