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江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集韵》是宋朝继《广韵》之后官修的一部述而有作的大型韵书。冀淑英指出:“此书搜罗广博,凡经史子集、小学方言采用殆遍,堪称韵学之总汇。”[1](影印《集韵》说明)《集韵》的编者在广引这些材料时,有的标明了依据和出处,有的则没有标出。在标明了依据和出处的材料中,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某某读”和“某某说”,这些“某某读”和“某某说”大多来自《经典释文》一书。刘华江曾对《集韵》征引的李轨和徐邈材料进行过研究[2-3],本文将以《集韵》征引的“刘昌宗”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和分析,以期获得对《集韵》征引的“刘昌宗”材料有一个较为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并进而获得对《集韵》中的“某某读”和“某某说”这一类现象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1)东韵丛小韵徂聦切下收有“纵”字,释作:“髻髙大貌。《礼》:‘尔无纵纵尔。’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礼记注疏》:“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郑玄注:“从从,谓大高。”《释文》卷十一《礼记音义》:“从从,音揔,高也。一音崇,又仕江反。”字形作“从”,亦无“徂聦切”一音。另:《仪礼注疏》:“尔毋纵纵尔,尔毋扈扈尔。”《释文》卷十《仪礼音义》:“纵,范音摠,刘又在红反。”“在红反”“徂聦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礼记》和《释文·仪礼音义》。
(3)虞韵拘小韵恭于切下收有“救”字,释作:“禁也。《周官》有司救。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亦引“《周官》有司救”,然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郑玄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注疏》另有:“司救掌万民之衺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释文》卷八《周礼音义》:“司救,如字,刘音拘。”刘音“拘”字恰为《集韵》该小韵的首字,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4)模韵徒小韵同都切下收有“杜”字,释作:“姓也,晋有杜蒯。刘昌宗读。通作屠。”《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周礼注疏》:“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郑玄注:“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晋杜蒯云:‘旷也,大师也。’”《释文》卷八《周礼音义》:“杜蒯,如字,刘音屠。”《集韵》“屠”“杜”皆在徒小韵同都切下,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5)齐韵“齎賷”小韵牋西切下收有“齍”字,释作:“受黍稷器。《周礼》:‘赞玉齍。’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亦引“《周礼》有玉齍”,然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凡祭祀,赞玉齍,赞后荐彻豆籩。”郑玄注:“玉齍,玉敦受黍稷器。”《释文》卷八《周礼音义》:“玉齍,音咨,刘祖稽反。”“祖稽反”“牋西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6)灰韵灰小韵呼回切下收有“皓”字,释作:“发皓落也。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音义同《集韵》,然未出“刘昌宗说”。《周礼注疏》:“头发皓落曰宣,半矩,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人头之长也。”《释文》卷九《周礼音义》:“皓落,胡老反,本或作颢,音同。刘作皓,音灰。”刘音“灰”字恰为《集韵》该小韵的首字,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和《释文·周礼音义》。同时,刘昌宗“音灰”实为注音,《集韵》“刘昌宗说”当改作“刘昌宗读”。
(7)真韵辛小韵斯人切下收有“信”字,释作:“引革也。《周礼》:‘革引而信之,欲其直也。’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周礼注疏》:“(革)引而信之,欲其直也。”《释文》卷九《周礼音义》:“信之,音身,刘音新,下皆同。”《集韵》“新”“信”皆在辛小韵斯人切下,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和《释文·周礼音义》。
(8)真韵珉小韵眉贫切下收有“文”字,释作:“饰也。《礼》:‘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引“《礼》‘大夫以鱼须文竹’”,亦未出“刘昌宗读”。《礼记注疏》:“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郑玄注:“文犹饰也。”《释文》卷十二《礼记音义》:“鱼须文竹,崔云:用文竹及鱼班也。隐义云:以鱼须饰文竹之边。须音班。”未见刘昌宗音注。《仪礼注疏》:“竹笏。”郑玄注:“笏,所以书思对命者。《玉藻》曰:笏,天子以璆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释文》卷十《仪礼音义》:“文竹,如字,刘目真反。”“目真反”“眉贫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礼记注疏》和《释文·仪礼音义》。
(9)元韵元小韵愚袁切下收有“愿”字,释作:“慤慎也。《周礼》:‘上愿纠暴。’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周礼注疏》:“五曰国刑,上愿纠暴。”郑玄注:“愿,慤慎也。”《释文》卷九《周礼音义》:“愿,音願,刘又音原。”《集韵》“原”“愿”皆在元小韵愚袁切下,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10)阳韵阳小韵余章切下收有“将”字,释作:“杂名。《周礼》:‘伯用将。’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引“《周礼》‘伯用将’”,亦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伯用将。”郑玄注:“玄谓龙、瓒、将皆襍名也。”《释文》卷九《周礼音义》:“伯用将,如字,刘音阳。”刘音“阳”字恰为《集韵》该小韵的首字,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11)唐韵藏小韵慈郎切下收有“葬”字,释作:“瘞也。《周礼》:‘以相葬埋。’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周礼注疏》:“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释文》卷八《周礼音义》:“葬,如字,刘才郎反。”“才郎反”“慈郎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和《释文·周礼音义》。
(12)清韵营小韵维倾切下收有“荣”字,释作:“屋梠之两头起者。《礼》:‘升自东荣。’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礼记注疏》:“士以爵弁,士妻以税衣,皆升自东荣。”郑玄注:“荣,屋翼。”《释文》卷十四《礼记音义》:“东荣,如字,屋翼也。刘音营。”另:《周礼注疏》:“士丧礼曰:士死于适室,复者一人以爵弁服,升自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释文》卷八《周礼音义》:“东荣,如字,刘音营。”《说文》:“荣,桐木也。从木荧省声。一曰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永兵切。”刘音“营”字恰为《集韵》该小韵的首字,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礼记》和《释文·礼记音义》。释义“屋梠之两头起者”或本自《说文》。
(13)尤韵俦小韵陈留切下收有“敦”字,释作:“覆也。《礼》:‘每敦一几。’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出“刘昌宗说”。《周礼注疏》:“诸侯则纷纯,每敦一几。”郑玄注:“敦读曰焘,焘,覆也。棺在殡则椁,焘既窆则加见,皆谓覆之。”《释文》卷八《周礼音义》:“每敦,音道,刘音畴。”《集韵》“畴”“敦”皆在俦小韵陈留切下,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14)沾韵收有“涅”小韵,其兼切,释作:“《鬼谷篇》有‘飞钻涅闇’。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与《集韵》释义文字小异,可视为同。《周礼注疏》:“微声韽。”郑玄注:“韽读为‘飞钻涅韽之韽’,韽声小不成也。”《释文》卷八《周礼音义》:“涅,乃结反,刘其兼反。”可见,《集韵》此处引“刘昌宗”是为了说明“其兼切”读音之来源,故此处的“刘昌宗说”当正作“刘昌宗读”,《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郑玄注和《释文·周礼音义》。
(15)准韵牝小韵婢忍切下收有“蠙”字,释作:“珠名。《书》:‘淮夷蠙珠。’刘昌宗读。一曰:水苔也。《庄子》:‘鼃蠙之衣。’李轨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然未引“《书》‘淮夷蠙珠’”,亦未出“刘昌宗读”。《尚书注疏》:“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孔安国传:“蠙珠,珠名。”《释文》卷三《尚书音义》:“蠙,蒲边反,徐扶坚反,字又作蚍,韦昭薄迷反,蚌也。”未见刘昌宗注音,或因后人删改所致。另:《周礼注疏》:“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郑玄注:“川泽之名与物,若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释文》卷九《周礼音义》:“川师蠙蛛,薄田反,刘扶忍反,沈音嫔。”忍,《集韵》入轸韵。戴震《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轸”“准”同用。可见,“蠙”字刘昌宗确有与“婢忍切”对应之音读,《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尚书》和《释文·尚书音义》。
(16)狝韵辡小韵邦免切下收有“辨”字,释作:“别也。《周礼》:‘辨方正位。’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引“《周礼》‘辨方正位’”,亦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辨方正位。”郑玄注:“辨,别也。”《释文》卷八《周礼音义》:“辨,本亦作辩,徐邈、刘昌宗皆方免反,别也。一音平勉反。”范新干认为刘昌宗音中唇音声母“帮”“非”“应是混而不分的”[4](P32)。因此,“方免反”“邦免切”音实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17)晧韵考小韵苦浩切下收有“挢”字,释作:“以火曲物也。《周礼》:‘挢干欲孰于火而无羸。’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然释义有异,未引“《周礼》:‘挢干欲孰于火而无羸’”,亦未出“刘昌宗说”。《周礼注疏》:“挢干欲孰于火而无赢,挢角欲孰于火而无燂。”《释文》卷九《周礼音义》:“挢干,居兆反,刘枯老反,沈古了反。”“枯老反”“苦浩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和《释文·周礼音义》。
(21)莫韵收有“写”小韵,伤故切,释作:“行水也。《周礼》:‘以浍写水。’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引“《周礼》‘以浍写水’”,亦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以瀦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释文》卷八《周礼音义》:“写水,戚如字,刘殇故反。”“殇故反”“伤故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22)荠韵医小韵一计切下收有“鹥”小韵,释作:“青黑色也。《周礼》:‘彫面鹥总。’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周礼注疏》:“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车,彫面鹥总。皆有容盖。”郑玄注:“鹥读为凫鹥之鹥,鹥总者青黑色,以缯为之。”《释文》卷八《周礼音义》:“鹥,乌兮反,刘乌计反。”“乌计反”“一计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23)泰韵蕞小韵徂外切下收有“丛”字,释作:“丛木,灌木也。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出“刘昌宗说”。《毛诗注疏》:“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传》:“灌木,丛木也。”《释文》卷五《毛诗音义》:“丛木,才公反,俗作藂。一本作‘最’,作外反。”《尔雅注疏》:“灌木,丛木。”郭璞注:“《诗》曰:‘集于灌木。’”《释文》卷三十《尔雅音义》:“丛木,才公反,本或作樷。”未见与“徂外切”对应之音。《释文》虽有“作外反”一音,然声有精、从之别,且未出“刘昌宗”。“最”,《集韵》有“徂外切”一音,小韵首字为“菆”字,《毛诗音义》“作外反”或为“徂外反”之讹误。据《释文》序录和《隋书·经籍志》等记载,刘昌宗的音切作品有《毛诗音》《尚书音》《尚书大传音》《三礼音》等,这些书都已亡佚,《集韵》或有所本亦未可知。
(25)问韵粪小韵方问切下收有“贲”字,释作:“有勇力也。《周官》:‘虎贲氏。’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引“《周官》‘虎贲氏’”,亦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释文》卷九《周礼音义》:“虎贲氏,音奔,刘方问反。”《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和《释文·周礼音义》。
(26)焮韵靳小韵居焮切下收有“巾”字,释作:“衣也。《周礼》:‘巾车。’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引“《周礼》‘巾车’”,亦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工百人,胥五人,徒五十人。”郑玄注:“巾犹衣也。”《释文》卷八《周礼音义》:“巾车,如字,刘居觐反。”另:《释文》卷九《周礼音义》:“巾车,如字,刘居吝反。”《释文》卷十《仪礼音义》:“巾车,如字,刘居觐反。后皆放此。”《释文》卷十八《春秋左氏音义》:“巾车,如字,巾车,掌车官也。刘昌宗《周礼音》居觐反。”“觐”“吝”《集韵》皆入稕韵,《集韵》“居焮切”与《释文》刘音“居觐反”“居吝反”音不合,《集韵》征引《释文》刘昌宗音时折合或有误,抑或另有所据。
(27)愿韵怨小韵纡愿切下收有“苑”字,释作:“所以养禽兽也。《周礼》:‘禁山之为苑。’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亦引“《周礼》‘禁山之为苑’”,然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释文》卷九《周礼音义》:“为苑,纡阮反,刘於愿反。”“於愿反”“纡愿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和《释文·周礼音义》。
(28)圂韵困小韵苦闷切下收有“梱”字,释作:“齐等也。《仪礼》:‘既拾取矢,梱之。’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仪礼注疏》:“既拾取矢,梱之。”郑玄注:“梱,齐等之也。”《释文》卷十《仪礼音义》:“梱之,口本反,刘音涃。”《集韵》“涃”“梱”皆在困小韵苦闷切下,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仪礼注疏》和《释文·仪礼音义》。
(29)谏韵患小韵胡惯切下收有“环”字,释作:“却也。《周官》有‘环人’。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周礼注疏》:“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郑玄注:“环犹却也,以勇力却敌。”《释文》卷九《周礼音义》:“环人,户关反,刘户串反。”“戶串反”“胡惯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30)霰韵见小韵形甸切下收有“贤”字,释作:“车大穿也。《周礼》: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引“《周礼》‘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亦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郑玄注:“郑司农云:贤,大穿也;轵,小穿也。”《释文》卷九《周礼音义》:“为贤,如字,刘、李胡眄反,注同。”“胡眄反”“形甸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31)霰韵片小韵匹见切下收有“戋”字,释作:“狭少之意。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匹见切”一音,然音义匹配与《集韵》不同,亦未出“刘昌宗说”。《周礼注疏》:“若苟自急者先裂,则是以博为帴也。”郑玄注:“郑司农云‘帴读为翦’,谓以广为狭也。玄谓:翦者如俴浅之浅,或者读为羊猪戋之戋。”《释文》卷九《周礼音义》:“羊猪戋,刘音普见反。”“普见反”“匹见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32)笑韵照小韵之笑切下收有“勺”字,释作:“《诗》颂篇名。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仪礼注疏》:“若舞则勺。”郑玄注:“勺,颂篇告成,大武之乐歌也。”《释文》卷十《仪礼音义》:“则勺,音灼,刘又音照。”刘又音“照”字恰为《集韵》该小韵的首字,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仪礼注疏》和《释文·仪礼音义》。
(33)效韵抓小韵阻教切下收有“醮”字,释作:“酌而无酬酢。《仪礼》:‘士冠醮用酒。’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仪礼注疏》:“若不醴则醮用酒。”郑玄注:“酌而无酬酢曰醮。”《释文》卷十《仪礼音义》:“则醮,子召反,刘侧教反。”“侧教反”“阻教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仪礼注疏》和《释文·仪礼音义》。
(34)号韵号小韵后到切下收有“皋譹”字,释作:“呼也。《周礼》:‘令臯舞。’刘昌宗说。或作譹。”《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后到切”一音,释义有参差,亦未出“刘昌宗说”。《周礼注疏》:“来瞽,令臯舞。”郑玄注:“臯读为卒嗥呼之嗥,来嗥者皆谓呼之入。”《释文》卷八《周礼音义》:“令臯,臯音嗥,户高反,刘户报反。”“户报反”“后到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35)宕韵桄小韵古旷切下收有“纩絖”字,释作:“绵也。《周礼》:‘共其丝纩。’刘昌宗读。或从光。”《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亦引“《周礼》‘共其丝纩’”,然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丧纪,共其丝、纩、组、文之物。”《释文》卷八《周礼音义》:“纩,音旷,刘古旷反。”《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和《释文·周礼音义》。
(36)映韵收有“亨享”小韵,普孟切,释作:“煮也。《周礼》:‘割亨。’刘昌宗读。或作享。”《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引“《周礼》‘割亨’”,亦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郑玄注:“饔,割亨煎和之称,内饔所主在内。”《释文》卷八《周礼音义》:“割亨,戚普庚反,刘普孟反。”《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37)劲韵缨小韵於正切下收有“郢”字,释作:“楚地名。《春秋传》:‘吴其入郢。’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於政切”一音,然未引“《春秋传》‘吴其入郢’”,亦未出“刘昌宗读”。《春秋左传注疏》:“吴其入郢乎,终亦弗克。”《释文》卷十六《春秋左氏音义》:“入郢,以井反,又以政反。”另检:《释文》卷八《周礼音义》:“入郢,以井反,刘余政反。”《释文》卷十五《春秋音义》:“郊郢,以井反,又以政反。”《释文》卷十七《春秋左氏音义》:“适郢,以并反,又以政反。”《释文》卷十九《春秋左氏音义》:“城郢,以井反,又余政反。”《释文》卷二十《春秋左氏音义》:“入郢,以井反,又羊政反。”“郢也,以井反。”“入郢,以井反,又以政反。”“适郢,以井反。适郢,越王句践之太子名。”《释文》卷二十一《春秋公羊音义》:“南郢,以井反,又以政反。”《释文》卷二十二《春秋谷梁音义》:“南郢,以井反,又以正反。”《释文》卷二十七《庄子音义》:“郢,以井反,又以政反,楚都也,在江陵北。”《释文》卷二十八《庄子音义》:“郢人,以井反,楚都也。”“入郢,以井反。”《释文》仅《周礼音义》有刘音“余政反”,亦无“影”母一读。《集韵》征引《释文》或有误,抑或所据本如此。
(38)候韵戊小韵莫候切下收有“牧”字,释作:“地名。《尚书大传》:‘牧之野。’刘昌宗读。一曰畜牧。”《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尚书大传》已佚。《周礼注疏》:“四曰薮牧,养蕃鸟兽。”郑玄注:“牧,牧田,在远郊,皆畜牧之地。”《释文》卷八《周礼音义》:“牧,牧养之牧,徐音目,刘音茂。”《周礼注疏》:“类造上帝,封于大神,祭兵于山川,亦如之。”郑玄注:“造犹即也。为兆以类礼,即祭上帝也。类礼,依郊祀而为之者。封谓坛也。大神,社及方岳也。山川,盖军之所依止。《大传》曰: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释文》卷八《周礼音义》:“牧之,戚音目,刘音茂。”《周礼注疏》:“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郑玄注:“主牧放马而养之。”《释文》卷九《周礼音义》:“牧师,旧音目,刘音茂,沈音木。”《集韵》“茂”“牧”皆在戊小韵莫候切下,音同。可见,《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尚书大传》和相应音义,抑或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39)候韵戊小韵莫候切下收有“蟊”字,释作:“龟兆气欎冥也。《洪范》:‘曰蟊曰尅。’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亦引“《洪范》‘曰蟊曰尅’”,然未出“刘昌宗读”。今检《尚书注疏》作“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四库全书考证》:“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史记》作‘曰雨、曰济、曰涕、曰霿、曰克’,《周礼·太卜注》引此作‘曰雨、曰济、曰圛、曰蟊、曰尅’。”《周礼注疏》:“五色者,洪范所谓曰雨、曰济、曰圛、曰蟊、曰尅。”《释文》卷八《周礼音义》:“曰蟊,音濛,刘莫沟反,沈音谋。”“莫沟反”“莫候切”韵不同。《集韵》征引《释文》刘昌宗音或有误,抑或所据本如此。
(40)候韵戊小韵莫候切下收有“侔”字,释作:“上下等也。《周礼》:‘凡为轮行山者欲侔。’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然未引“《周礼》‘凡为轮行山者欲侔’”,亦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郑玄注:“侔,上下等。”《释文》卷九《周礼音义》:“欲侔,亡侯反,刘莫豆反。”“莫豆反”“莫候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43)屋韵育小韵余六切下收有“翌”字,释作:“明也。《书》:‘翌日乙丑。’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今检《尚书注疏》作“越翼日乙丑,王崩”,亦未见刘昌宗注音,或因后人删改所致。《周礼注疏》:“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郑玄注:“《书·顾命》曰:翌日乙丑,成王崩。”《释文》卷八《周礼音义》:“翌,音翼,刘音育。”《汉书》亦作:“翌日乙丑,成王崩。”可见,《集韵》新增此韵字或即当本自《尚书》和相应音义,抑或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44)觉韵雹小韵弼角切下收有“薜”字,释作:“器破裂也。《周礼》:‘髻貇薜暴。’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有此音义,亦引“《周礼》‘髻貇薜暴’”,然未出“刘昌宗读”。《周礼注疏》:“凡陶瓬之事,髺垦薜暴不入市。”郑玄注:“薜,破裂也。”《释文》卷九《周礼音义》:“薜,卜革反,刘薄駮反,破裂也,注同。”“薄駮反”“弼角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或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45)质韵实小韵食质切下收有“溢”字,释作:“米二十四分升之一也。一曰:满手为溢。《仪礼》:‘一溢米。’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仪礼注疏》:“居倚庐,寝苫枕块,哭昼夜无时,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寝不脫绖带。”郑玄注:“二十两曰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释文》卷十《仪礼音义》:“一溢,如字,刘音实,郑云:二十四两曰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射慈同。王肃、刘逵、袁准、孔伦、葛洪皆云满手曰溢。”《仪礼注疏》:“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不食菜果。”郑玄注:“二十两曰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释文》卷十《仪礼音义》:“一溢,音逸,刘音实。”刘音“实”字恰为《集韵》该小韵的首字,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仪礼注疏》和《释文·仪礼音义》。
(46)铎韵泊小韵白各切下收有“暴”字,释作:“日干也。《周礼》:‘春暴綀。’刘昌宗读。”《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周礼注疏》:“染人掌染丝帛,凡染,春暴练。”《释文》卷八《周礼音义》:“染人春暴,步卜反,刘步落反,注同。”“步落反”“白各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周礼注疏》和《释文·周礼音义》。
(47)昔韵昔小韵思积切下收有“緆”字,释作:“细布也。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先的切”,引《说文》“细布也”,未见“刘昌宗说”。《仪礼注疏》:“冪用锡若絺。”郑玄注:“锡,细布也。……今文锡或作緆。”《释文》卷十《仪礼音义》:“用锡,悉历反,刘相亦反,细布也。”“相亦反”“思积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仪礼注疏》和《释文·仪礼音义》。
(48)缉韵泣小韵乞及切下收有“扱”小韵,释作:“手至地。《仪礼》:‘妇拜扱地。’刘昌宗说。”《广韵》对应之处未收。《类篇》同《集韵》。《仪礼注疏》:“妇拜,扱地,坐奠菜于几东席上,还,又拜如初。”郑玄注:“扱地,手至地也。妇人扱地犹男子稽首。”《释文》卷十《仪礼音义》:“扱地,初洽反,刘羌及反,又鱼及反。”“羌及反”“乞及切”音同。《集韵》新增此韵字即当本自《仪礼注疏》和《释文·仪礼音义》。
以上我们对《集韵》征引的“刘昌宗”材料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通过梳理我们还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第一,若以《广韵》为参照,《集韵》上述48条皆为新增,其中仅增加新的韵字而不形成单独小韵的45条,形成新的独立小韵的2条,和其他新增韵字一起形成新的小韵的1条。可见,《集韵》主要是在其前代韵书《广韵》原有的音韵框架内增加新的同音韵字,仅有极少数的新增韵字溢出原有的音韵框架而形成新增独立小韵。即使形成新增的独立小韵,这类新增小韵特点也非常鲜明,可识别性强。如上述2个新增独立小韵仅有1个韵字,没有同音字,且明确标明“刘昌宗读”或“刘昌宗说”。邵荣芬在《集韵音系简论》里将其皆列为“不规则”小韵①。因此,《集韵》较之《广韵》虽然新增了不少韵字,甚至是新的小韵,但这些新增韵字和小韵对《集韵》本身的音系影响不大。
第二,若以《类篇》为参照,其中二者相同者19条,相合率达40%,篇韵保持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音义和书证相同,然《类篇》未出“刘昌宗读”或“刘昌宗说”者7条;二者音义同,皆无书证,然《类篇》未出“刘昌宗读”或“刘昌宗说”者4条;《类篇》有此音义,然《类篇》未引相应书证,亦未出“刘昌宗读”或“刘昌宗说”者18条。
第三,《集韵》与《经典释文》关系密切,《经典释文》一书是《集韵》新增韵字和小韵的主要来源之一。《集韵》所引《经典释文》有与今本《经典释文》异者,或因今本《经典释文》经历了后人的改动,《集韵》所据《经典释文》是未经后人删改之本②;抑或是《集韵》编者征引过程中所致。
注释:
① 具体可参见邵荣芬《集韵音系简论》所列“音节表”及相应说明。邵荣芬,《集韵音系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② 黄侃指出:“清世小学先师,多留心此书,举其著者,一曰段茂堂,于《集韵》用力最深,尝云:‘《集韵》所用《经典释文》,乃陈鄂未经改定之本。’”详见: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