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晨昱
(大连医科大学 医学影像学院2015级,辽宁 大连 116044)
患者女,41岁,因“左眼被玻璃渣弹伤9 d”就诊。患者9 d前于工地敲击玻璃时自觉有“碎玻璃渣”弹入左眼,伴左上睑出血、疼痛和异物感。既往无特殊。入院时体格检查心肺腹无异常。眼部检查示双眼眼位正,眼球运动自如;Vod 0.4(-1.50 DS→0.8),右眼睑、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Vos 0.5(-1.50 DS→0.8),左眼上睑肿胀淤血,上睑内眦部皮肤可见一约1×2 mm擦伤痕,未见活动性出血,鼻侧球结膜下出血,左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院外眼眶CT示左眼眶鼻侧上斜肌根部区域见高密度影,考虑:1.钙化;2.异物。入院诊断:1.左眼眶内异物?2.左眼滑车钙化?入院后放置角膜异物环复查眼眶CT,提示左眼眶鼻侧上斜肌根部区域见一直径约0.44cm高密度影。因患者有明确外伤史,体查左眼上睑内眦部见皮肤擦痕,对应处球结膜下出血,本应行MRI扫描或继续观察,但患者拒绝并强烈要求行眼眶异物取出术,故行左眼眶异物探查试取术,术中左眼眶上缘滑车部见骨化软骨片,表面可见上斜肌肌腱附着。术后修正诊断:左眼眶滑车钙化。
滑车是附着于眼眶前部内上角的软骨环,呈“U”型,上斜肌肌腱通过此环[1]。其组织学上是一种滑液纤维软骨,可由于软骨细胞的透明、肥大、成熟或钙质的沉积而发生骨化甚至软骨环可全部骨化。未钙化眼眶滑车与眼环密度相近,与上斜肌折反肌腱不能区分,CT扫描通常无法辨别未钙化眼眶滑车[2]。滑车钙化CT的主要特征[3]有:(1)位置固定,眼眶滑车附着于眼眶内侧壁的前上方,下方为内直肌,并与上斜肌折反肌腱延续,此位置上出现高密度在诊断时一定要考虑到滑车钙化的可能;(2)横轴位图像上多表现为小斑点或短条状、小片状,边缘多清晰较钝,可以单侧或双侧出现,双侧出现者往往形状大小并不一致。吴广[4]报道在小于40岁糖尿病人群中滑车钙化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姚刚等的研究则发现部分滑车钙化形状特殊,三位成像显示呈小碟状凹面向下斜,与大体解剖不一致。
王梅等[6]对怀疑眼眶内异物的216例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滑车钙化发生率为25%。故正常人群中眼眶滑车的钙化并不少见,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本例患者有明确的左眼外伤后上睑出血、疼痛和异物感史,CT表现为左眼眶鼻侧上斜肌根部高密度影,被误诊为可疑眼眶内玻璃异物,因玻璃为惰性物质,且患者无眼肌活动受限,本应再行MRI扫描或继续观察,但患者拒绝并强烈要求手术,术后证实并非异物而是滑车钙化。因此,单侧滑车钙化合并同侧眼外伤病史时,眼眶CT检查与眶内异物具有相似的影像学特征,易误诊为眼眶异物。作为影像科医生,应严格把握钙化与眼眶异物的区别,精准测量CT值,一般钙化的平均CT值为165HU;异物导致周围结构水肿,而钙化周围结构清晰,可做MRI检查加以鉴别,这能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依据,减少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