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

2019-03-19 01:39:50
广东蚕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抵押品农村金融网点

许 爽

浅谈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

许爽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1320)

近年来,党中央连续发出多个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可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而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正给农村金融带来机遇和挑战。文章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农村金融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改革;供给侧改革;农村;金融;金融供给;优化路径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过去一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也给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优化农村金融供给路径,优化农村创造出更多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灵活高效的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势在必行。

1 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金融网点少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中 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 联社等在内的大型的正规的金融机构,另一类是非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一些典当行、自由借贷、钱庄、民间集资等。随着农村信用社的机构调整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撤出,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呈下降趋势,在个别农村偏远农村地区,甚至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网点和金融服务。根据统计,当前农村金融网点的数量大概有12.17 万个,平均大约万人占有1.31 个网点,一个县大概有55.12 个网点,以乡为单位网点占据3.57 个。这个网点分部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地区队金融网点的服务需求。除此之外,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自动化程度普遍偏低,基本沿袭传统的银行柜员操作模式,办理的业务种类也基本是传统的存取款、转账、汇划资金以及少量的理财产品和个人信贷业务。

1.2 农村金融产品单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上功能单一的金融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农村经营主体们对市场上金融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渐变化,他们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更加符合自身经济情况的多样化金融产品。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中可以看出,仍然以存、贷款为主,其他业务如保险、咨询、代理、结算证券、租赁、投资等很少由涉及到,这就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主体对市场上金融产品的多样性需要。而贷款类的业务门槛比较高,使许多由咨询需求的农村经营主体无法享受到相应的农村金融产品。除此之外,许多农户急需的产权抵押担保业务,以及涉农的信托、投资理财等 金融产品设置偏少。

1.3 民间借贷活跃

据调查,目前我国民间借贷的绝对规模在7 405 亿元至8 164 亿元之间;全国20 个被调查省、区、市的地下金融规模平均指数为28.7。由此可见,民间借贷的地下金融的业务规模几乎占正规金融机构的三成比重。这一状况表明,民间的借贷市场异常活跃,其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农。而农村借贷手续简单,放款快,甚至不需要有效的抵押品等特点,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比较青睐的获取资金的渠道。但民间借贷一般成本比较高,往往是亲友之间产生借贷活动,利息虽然可有可无,但是会考虑到人情、面子等其他因素,往往会给予比利息还高的补偿。由于民间借贷缺少相应的抵押品做担保,因此,放款者的风险比较大,一旦贷款者出现财务危机,贷款者贷出的资金有可能血本无归。民间存在这种借贷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问题。

1.4 缺乏有效的金融抵押品使农村金融风险较大

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中借款人提供贷款需要提供有效的抵押品,但农村贷款申请者很难提供有效的抵押品。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可以作为抵押品的主要资产使土地和房屋。但是,我国农村的土地为集体所有制,农户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有土地很难作为抵押品;此外,虽然农村的房屋可以作为抵押品,但农村房地产市场并不活跃,导致对于作为抵押品的房屋缺乏一定的评估机制,无法合理确定农村房屋的公允价值。而由于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很多农户并不倾向于农业机械产品的抵押。而农产品由于受其后影响比较大,因此借款者处于风险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受农产品作为抵押品。因此,这使得农村贷款把许多有资金需求的借款者排除在外。

2 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

2.1 根据农村经济特色,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

许多省市根据当地的特色产业,通过与其相结合创新出新的信贷产品,不仅可以发展农村金融,而且能起到很好的支农、惠农作用。例如江西省农业银行面向该省的油茶业种植大户,向他们推出“金穗油茶贷”产品,发放相应数额的贷款,从而进一步支持该地的油茶产业。甘肃省则是相继推出多种形式的小额贷 款产品,为响应当地苹果、枸杞等特产,命名为“枸杞种植业农户小额贷款”、“苹果特色产业小额贷款”等,这些贷款均以小额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扶持当地的相应特色农业产业。他们虽然推出的产品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特色产业为出发点,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

2.2 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要以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再次基础数仅从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首先,首次金融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供给侧改革既为农村金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农村金融的经营理念不应该再继续停留在基础业务服务上,应该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如农户金融产品的理财服务、现金管理服务、财务管理服务、财务咨询等。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展开合作,提供更加便利的综合化服务。其次,着重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包括创新金融资产业务产品和金融负债产品及创新这些产品的交易形式。由于农村产品的差异化的特点,要求农村金融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农业生产者的需求。再次,拓宽农村金融抵押品的范围。鉴于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村抵押品缺乏,农村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拓宽抵押品、质押品的范围,将抵押品、质押品的范围根据各地农产品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面向更多的农业群体。例如,以农产品、生物、山林权等物保+人保的方式,既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求,又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

2.3 强化农村金融风险的监管机制

农村金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农村金融风险一旦无法控制,将会波及到整个农业经济产业链条。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出来要抓住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也要提高警惕,随时识别农村金融风险,把风险降低至可控的范围内。首先,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同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农村金融风险的大小。应该在政府的政策的引导下,大力发展科技兴农,通过科技的收到提高农业的经济效应和低于风险的能力。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农产品税收减免、补贴贷款利息等方式,降低农业生产者的成本,释放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其次,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定时对农业生产者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为后续贷款的审批提供依据。此外,还应该明确信用评级的评价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的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此外,利用大数据与其他金融机构,税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适时查看贷款申请者的信用情况。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内容也应该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制定风险识别的流程,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的推动下,农村金融要从农业发展需求的全局出发,针对农村金融现有网点少、金融产品单一等现状,逐步优化农村金融供给的路径,使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村金融机构也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37

F832.35

C

2095-1205(2019)05-63-02

猜你喜欢
抵押品农村金融网点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18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6:16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现代金融(2016年7期)2016-12-01 04:50:22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红土地(2016年10期)2016-01-28 08:15:52
投资市场中的抵押品作用浅析
银行网点项目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