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兰
浅析信息化驱动下的景观规划设计
李威兰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梳理了信息化进程中景观规划设计形成的数字化工具、设计方式、施工方式,为下阶段信息化景观规划设计做好铺垫。
信息化;数字技术;智慧造景;景观;规划设计
信息化为中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信息化在我国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发挥信息化对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引领作用带来行业的革命。
回顾数字信息模型技术在风景园林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最初麦克哈格提出“千层饼”学说,以单因子叠加分析方式处理景观场地原始信息;后来Forman教授提出景观变化的六种空间模型,到上世纪80 、90年代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一些学者开始进行三维模型可视化辅助规划决策的研究,目前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EckartLange教授为代表的研究人员正开展虚拟景观的可视化和模型化技术研究,并借用此技术在风景园林的教育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
国内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冯纪忠先生就提出了在“风景开拓”中应用遥感信息集取、计算机评价技术的思想。随后,刘滨谊教授开展了《风景旷奥度――计算机、航空摄影的风景信息模拟与分析评价》研究[1],是我国风景园林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开端。
建筑BIM将建筑数量大小和比例、结构和材料的力学方面的代数、视觉形式的代数这些语言整合在同一系统下,信息整合实现全数字化的设计、施工、管理与维护。景观设计与建筑是相互依存的,依托建筑全行业已经迈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BIM时代进程,景观设计迈开信息化设计步伐与建筑行业同步协调发展。
BIM是针对建筑行业孕育而生,无法直接被城市规划、景观工程设计建造管理所应用,正因为如此,各行业都尝试针对性拓展研究。景观行业的学者们在解决适合多尺度适应性的场地景观设计、改造、建设、管理运营等行业相关活动的构建数字信息平台LandscapeInformationModeling,即LIM,以达到能精确控制景观工程施工,减少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数据流失,节约整个数据模型的时间成本,并建立一个全新的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规划景观模型。
2.2.1面向设计的LIM
景观信息模型在设计阶段可直接用于表达设景观计原理图及相关设计细节,使景观效果快速“可视化”,以便增加项目团队的交流更方便向业主介绍方案,使其能更好地进行决策。在修改概念模型阶段能保证数据精确且自动更新,从而减少空间方案的信息更新工续,并有效衔接各参与方的工作。另外也可将地理信息包含在模型中,在展示的时候也可能利用到Googleearth这样的平台,形成一个地理信息被纳入到设计过程里面的工作流。但是技术上有一些限制景观工作流无法实现无缝对接,相关信息数据必须在各种平台间导入导出进行格式的变化与查漏补充,并且建模和展示的信息对设计进程中问题回馈也有一定的限制。应对中国现阶段施工水平较低的实际,景观设计师技巧性地采取“低技术参数化设计”[2]的实践策略。
2.2.2面向模拟的LIM
建模的技术方法在这里发生了变化,哈佛大学StephenErvin提出来运用数字模型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集成起来[3]。它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添加设计内容,以景观四要素-地形、植被、水和大气为主体构建分析模型,区别于与以往的建模方式。前者是围绕体、面、线等几何要素的建模方式,而这个模型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由一个连续的、相关联的信息库驱动,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性能的模拟和分析。设计师在建模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三维信息模型,它的迭代和更新可以在信息库的支持下快速地形成,进而实现对性能的分析与模拟,检测模拟的效果可以直观的反馈给使用者,改变了传统景观设计的流程。这是一种软性的反馈,设计者可以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一个评价然后反馈给设计本身,再由设计师及使用者决定是否对此过程进行采纳。在这种新的建模方式下很多性能可以被模拟及评价。
2.2.3面向建造的LIM
基于建造工程“智慧建造”方式,由瑞士的彼得·派切克教授提出的“智慧造景[4]”的工作流过程。在预施工阶段使用LIM,特别是对景观地形的建造,设计师需要向施工队提供数字化地形模型来实现全自动的地形建造。模型中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地形建造的结果。场地测绘数据被加载到数字化地形模型,借助三维全球导航、一个基站和机械装备接收器,把两组数据实时分析计算得出原本需要三个人一天才能完成的放线定位工作,工作效率提升。目前,这种智慧建造方式在景观施工的阶段工程中仅被小部分采用,但未来仍有极大应用空间。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创新数字景观技术进一步完善发展并应用于景观设计,数字技术优化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方式,采录有限数据并整合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信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探寻规律或揭示内在机制解决景观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景观设计提供直观合理的场景分析工具。
在信息化时代,给风景园林学科带来了数字景观技术,优化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创新智慧建造的景观施工方式。在此影响下数字化的景观设计思维和理论也被提出,信息化正在全方位地推动着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
[1] StevenHoll.Parallax.NEWYork:Prince-tionArchitecturalPress.2000:86-89.
[2]王鹿鸣,李永明,王振飞.“低技”参数化山东日照山海天阳光海岸公共服务设施[J].时代建筑,2012(5):106-115.
[3]斯蒂芬·欧文霍普·哈斯布鲁克.景观建模:景观可视化的数字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彼得·派切克,郭湧.智慧造景[J].数字技术与风景园林,2013(1):33-37.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26
TU984.1
C
2095-1205(2019)05-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