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它在全球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着“地球之肾”的美名。湿地,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与这些河流湖泊伴生的湿地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按国际湿地公约标准,我国共有国际重要湿地57 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增加湿地碳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通过建立湿地保护政策法规制度、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湿地调查监测、积极履行《湿地公约》、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和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等,全面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特别是自2014年起,我国启动了重点省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对分布面积较大的内蒙古、四川等11 个省份泥炭沼泽进行碳库调查,目前已完成6 个省份调查试点工作。2016年,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订了《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计划和行动,转化为具体的保护措施,把“保持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 亿亩”纳入了行动总体目标中。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开启了我国湿地工作新篇章。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从“抢救性保护湿地”到“全面保护湿地”的新征程。
在2019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指出,我国的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为主线,全面强化新形势下湿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湿地分级管理,切实抓好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认真履行国际公约,通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积极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湿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充分发挥好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
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秋水长天,落霞孤鹜的美景,是我们所期盼且逐渐实现的,为了环境更健康、家园更美丽,人们更幸福,我们要关注湿地、保护湿地、恢复湿地,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更加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