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9-03-19 13:57王爱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型

□王爱芳

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在2015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动。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推行,各级政府机关、企业、高校等纷纷出台各项政策方法,大力推行创业创新教育,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进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迎合创时代发展的必须趋势,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支撑,也是把我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看重员工的基本素质,更看重员工在未来工岗位上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否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长期的创新热情。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和发展战略下,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方资源和院校优势,取得一系列的成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业创新教育的典型。当然,相对于国外职业教育机制的成熟完善,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理念相对落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理念上仍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影响和制约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关创业创新教育认识误区有以下几种:第一,许多高职院校把创业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划等号,认为创业创新教育就引导学生创业,扶持学生“开公司、当老板”,这是对创业创新教育理解的片面化和功利化;第二,部分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的专业培能与创业创新教育划等号,通常建立多个实验室或者实训室,花巨资购买各种模拟件等。过于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就会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把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等于“精英教育”,这种精英教育,范围小影响低,同时也会让部分资质普通的学生望而却步,划为界定的教育圈子之外。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对于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高职院校仍处在不断探索中。部分院校由于人才培养理念相对落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所以在建设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很多高职院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缺少系统的权威教材,缺少清晰的课程定位,缺少规范合理的课程标准,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背离了其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相对于传统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形态,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创业创新教育的指导教师数量少,相关课程一般有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所以教师很难把主要精力放到这些课程中,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部分院校创业创新课程由就业部门相关人员担任,他们虽然与社会、企业交往较多,实践经验丰富,但面对整个学校的众多专业的学生,教学过程不能针对性地挖掘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学生潜力,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四)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虽然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为学生出台了许多有关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但相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从学校层面看,大多院校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供给服务,往往站在学校角度,考虑的是“我能提供什么”,忽略了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我想要什么”,因此,也就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当学生在创业创新活动中出现问题或难题时,很多院校往往事后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服务机制,未雨绸缪,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明确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现代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职院校而言,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主要是毕业生群体能否较快地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在教育理念方面,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由传统的“重技能”转变为“重精神”;在教育内容方面,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避免片面化、短期化和功能化;在教育体系方面,应把基础教育、专业学习、活动实践、创业指导等各个环节整合为完整的生态链,构建全链式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完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在明确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之后,根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把创业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和素质基础教育的整个环节。一方面,创业创新教育应该纳入院校的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包括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环节;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立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增强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教育,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构建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导体系。虽然学生是创业创新教育的主体,但在教育和实践过程中,仍需教师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高素质、专业性强、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例如对现有的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加大创业创新教育方面培养与培训力度;鼓励指导教师到一线企业挂职锻炼,为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及就业教育提供保障;邀请社会有关创业创新教育的专家学者、成功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创业者定期在学校开讲座或者开展培训活动,丰富创业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等。

(四)构建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服务体系。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包括以下几种:院校与企业深度联合,建立企业、院校“双主体”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包括实施订单式教育、建立创业孵化园或创业中心等;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服务平台,为学生优质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服务等。

(五)构建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质量监督、跟踪监控、考评等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在人才培养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评价指标应明确合理、规范,可以量化计算,能够真正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评价的范围不限于创业创新指导老师,应包括校内校外的各种专、兼职教师,明确其职责。评价结果可纳入教师的专业技术评聘和绩效考核的体系内,并通过适当的奖罚措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创业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

(六)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激励体系。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主体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第一,针对教师的奖励,各院校应建立和健全创业创新教育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对于在创业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在精神方面给予一定的激励或奖励,如在职称、职务晋升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或实施一定的绿色通道;树立典型人物,校内表彰,积极宣传;颁发证书、奖状等;第二,针对学生的奖励,如对参加创业实践活动获得良好成绩的学生颁发奖金、证书等;可以在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时作为考核的一个环节;可以在就业环节优先推荐;树立校园先进人物代表,广泛宣传,带起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等。

(七)构建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体系。第一,可以搭建创业创新教育的交流平台,邀请行业权威人士、成功企业、创业者定期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鼓励创办有关创业创新学习与实践的社团组织。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的代表,把创业创新教育引进社区,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加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也促进和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语

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保证。高职院校应跟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迎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职业能力需求,加强加重创业创新教育,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型
万众期待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万众抗疫颂
万众归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贵州省下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