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尔舞”的数字化保护探究

2019-03-19 13:24黄吉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遗产动画

□黄吉春 丁 伟

一、“匹尔舞”与数字化保护

(一)“匹尔舞”解读。“匹尔舞”是一种曾经流行于南疆部分偏远维吾尔族乡村的舞蹈,相传是一种“驱邪避灾”、“招魂驱魔”、“医治罕见疾病”的神秘舞蹈仪式,跳舞治病是该活动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匹尔舞”之所以能够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在于其完整而又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形式。“匹尔舞”是一种表演性极强的宗教仪式,在整个仪式中,舞蹈、歌唱、乐器伴奏贯穿于仪式的始终。从音乐和舞蹈的角度分析,“匹尔舞”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研究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它的地位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最主要的工作流程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采集、存档、加工、展示和传播。数字化信息技术通过对采集到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可以高度还原和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流程。最终在保护的基础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建立非遗数据库,让非遗文化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也成为非遗保存、保护与传承的主要信息源泉与实现途径。尽管数字化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并成功地应用到很多个领域,但如果不能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那么数字化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因此,从思想上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树立数字化保护意识同等重要。

(三)“匹尔舞”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匹尔舞”的数字化保护不但有利于保护“匹尔舞”遗产信息的完整性,还可以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和高精度高逼真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尔舞”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数字化采集,以图像、数字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还原“匹尔舞”自身的原生态的形象。

就“匹尔舞”的传承而言,以往的传承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小范围代际传承,随着传承人年龄的增长以及未找到合适接班人等情况,使很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甚至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不仅保护更全面,呈现多类型保存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可能。

二、“匹尔舞”数字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数字化保护水平低。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尔舞”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保护措施,因此该文化遗产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仅仅在和田、喀什和阿克苏部分乡村还能找到从事“匹尔舞”活动的老人。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专业工作人员和专业数字化设备的紧缺,导致初步采集到的信息不够完善,更多的是停留在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的阶段,数据的可编辑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差,缺乏足够的创新。与此同时,由于“匹尔舞”在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数字化而忽视了民俗舞蹈“匹尔舞”自身特定的文化空间的关系。使得文化遗产的传承一直停留在表象形式的传承,而失去了对特定文化空间的重视与把握。

(二)复合型专业数字化人才不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尔舞”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复合型专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复合型专业数字化人才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前瞻性的眼光,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所处的文化空间有一个更清楚、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从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采集的过程中更容易创新思路,更容易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实质性的数据资料。正是由于当前在“匹尔舞”数字化保护过程中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不足,从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尔舞”的数字化保护过程中工作效率低、创新性不足,为该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带来诸多不便。

(三)缺乏专门的保护机构和经费支持。目前为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尔舞”的数字化保护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门保护机构,这也是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碎片化的保护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因为缺少有针对性的专门保护机构,从而导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尔舞”的数字化保护过程缺乏有效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撑,尤其是相应的数字化保护经费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进程。

三、增强“匹尔舞”数字化保护策略

(一)加快引进和运用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模拟动画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模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更为完整细致地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节,可以更全面、更真实地还原“匹尔舞”仪式的活动流程和细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传播可以使受众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感受到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视觉和听觉气氛的营造,使得受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仪式环境中一般,这更有利于受众更深刻地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韵味所在。通过对计算机模拟动画技术的运用,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过程中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三维数字化模型技术开发“匹尔舞”舞蹈动作过程动画,在做重要材料保存的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匹尔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加强对了解地方非遗特色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非遗文化、数字化专业过硬的复合型人才。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第一,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识和历史的熟练掌握。第二,注重高尖端数字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锻炼。第三,能够深刻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路,拓展出更为有效的数字化保护措施。还可以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就不同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经验开展学习座谈会,注重在观念上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有用的经验来改进自身工作。

(三)加大资金支持建立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和数据库。积极建立有针对性的保护机构,确保非遗数字化保护资金充足。积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尔舞”数字化博物馆。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数字化整合加工,使其最终以文字、图片、声音、短视频、影视剧和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呈现,使受众可以在线自由阅读。同时建立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将这些数据保存起来,然后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等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线上传播,最终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尔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文化遗产动画
与文化遗产相遇
做个动画给你看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活态文化
REALITY BITES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