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见
(华北电力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来,业主维权研究热度有所减退,有分量的著作和论文均比较鲜见,业主维权研究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时髦的学术议题。然而,研究热度的降温并不意味着实际问题的减少。正如理查德·C·博克斯(2013)在《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一书中所说:“社区生活有时是以共识、合作和渐变为特征的,但这只是例外情况而不是常态。在更多时候,社区环境是冲突的、竞争性的,充满着令人不安的变化。这种情况不应被视为消极或不正常的,而应被视为健康民主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表征着社区生活冲突性与竞争性的典型形式,业主维权仍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
因此,在当前城市社区研究学术增长点匮乏、研究范式固化、学术想象力枯竭的时候,刘威博士的新书《制造边界:业主行动与秩序缤纷的社区》(以下简称《制造边界》)显得尤为可贵。该书秉持“高出云端的想象力和低到尘埃的亲和力”的学术态度和情怀,把业主维权研究置于更宏大的社会变迁背景下,将业主维权的行动逻辑与社会转型的实践过程紧密结合,开辟了业主维权研究新的学术视角。
《制造边界》一书所提出的“边界”的分析范式恰因契合了业主维权的实践过程而颇具社会学的想象力。总体上看,业主维权研究存在两种主流范式——策略范式与权利范式,这两种范式实质上都聚焦于作为行动者的业主的主体意识和实践经验上,由于缺乏对业主与社区其他利益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足够考察,这两种范式都存在过度推崇行动者“主体性”之嫌。因此,在对业主维权研究的策略范式与权利范式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该书提出了更具动感和包容性的“边界”分析范式,即“互动和冲突的不同利益主体,在利益、权利与权力的对抗过程中所持有的行动界限和机会空间”。它包括“行动的界限和行动的空间”两个纬度:前者是指各利益主体在行动中受到的约束、限制、打击以及有关“我们的”意义的共同感;后者是指各利益主体所享有的行动的空间,例如机会和资源,以及对跨越边界的可能后果的共识。每一利益主体的行动都必然会改变或重塑其他利益主体的行动界限,拓展或缩小其他利益主体的行动空间。故而“边界”分析范式,其意指并非静态意义上的字面意思——“划定界限”,而是实践意义上各利益主体界限的开放性、动态性与互动性,凸显了边界的激活、生产、转化和维持如何作用于社区多元利益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边界”分析范式的提出顺承了该书一直倡导的业主维权研究方法论的邻里日常生活转向。街区邻里政治是一种日常生活政治,业主维权行动作为街区邻里政治的实践形式,它背后隐藏的制度和结构问题就沉淀在绵延的事件流之中,因而,邻里日常生活是业主维权实践的智识空间与想象力源泉。“边界”分析范式强调的是社区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而非单一的业主的行动策略;强调的是社区多元利益主体之间权利关系的实践过程,而非权利关系的结构性或制度性安排;强调的是通过“深描”杂糅在各利益主体在日常生活中互动的“小事件”,而非单纯的宏大叙事来彰显社会转型议题。“边界”分析范式的这些理论品格正是业主维权研究方法论向邻里日常生活转移的结晶。总之,“边界”分析范式的提出,既是业主维权研究理论视野上的一次跨越,也展现出本书高度的方法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