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安彤 肖宇飞 石福艳△ 王素珍△ 刘洪庆 李胜利
【提 要】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的知识掌握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现有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重新进行调整和设计。方法 本研究对某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的60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其余医学院校的50名统计学专业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以分析统计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问卷共发放110份,收回的问卷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率为99.1%。其中有37人认为大学课程安排合理,合理率仅占33.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知识、统计学逻辑思维、自我定位、社交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统计学逻辑思维是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学院校的统计学教学需要在实践课程增加学时,在教学方式上引导学生建立统计学思维,根据各个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增减一些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课程等。
近几年,医学院校的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最主要的原因是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本科阶段对于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反映出实践教学内容的不足,不仅是课时的不足,更多是教学深度和质量的不足[1-2]。因此在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统计学思维和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本研究旨在对医学院校的统计学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了解医学统计学专业人才的现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现有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重新进行调整和设计,为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有建设性的依据。
1.研究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的60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其余医学院校的50名统计学专业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汇总分析统计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岗位胜任情况。
2.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PIData 3.1构建数据库,采用双人双份录入数据,并经核查确认无误后锁定数据库。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绝对数等进行描述。本研究中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有非参数检验法、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等。检验水准为P=0.05,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质量控制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是在查阅文献、咨询相关专家、课题组成员讨论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个人信息、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情况、自我认知的岗位胜任情况。现场调查通过培训调查员及提供填写说明,匿名填写当场回收;网络调查通过问卷星建立问卷,对问卷提前设计逻辑勘误和填答限制,填写说明醒目,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发放,设置限定份数,在问卷答完后进行现金抽奖奖励。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109份,有效率为99.1%。在所调查的109位大学生中,年龄21~25岁,平均(23.04±1.293)岁,其中男生64人,占58.7%,女生45人,占41.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大学课程安排合理的人为37人,占33.9%;认为大学课程安排不合理的人为72人,占66.1%。本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662,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其问卷的问题变量对问卷的总体累计有效程度较好,即本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均较好。
2.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满意度情况
(1)统计学专业学生对大学期间课程安排的了解程度
采用秩和检验进行课程安排合理情况了解程度分析,结果显示:Z=-2.517,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统计学专业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课程安排合理情况方面的了解程度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2)专业设置不合理情况调查
图1 统计学专业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情况
从图1中可看出,主要问题是学到的知识或掌握的技能不够、课时太少、课程内容与学生水平不相符。在专业课程的安排方面,满意和十分满意仅占31.2%;在公共课程的安排方面,满意和十分满意仅占34.9%;在公共课程学时安排方面,满意和十分满意仅占36.7%。
(3)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调查
统计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开设方面,主要是专业课程开设时间过晚(40.5%)和开设内容不足(42.3%)。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要为探索问题没有方向(61.5%)和课程内容领域不深入(24.8%)。在必须开设的课程中,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开设的课程为卫生统计学(93.6%)、流行病学(93.8%)和三大卫生(84.4%)。
调查对象认为卫生统计学合理开设时间为大学二年级占68.8%,认为流行病学合理开设时间为大学三年级占62.4%,认为三大卫生合理开设时间为大学三年级占61.5%,认为毒理学没有必要开设占25.7%。在课时方面,调查对象认为三大卫生课程需要加重占62.4%,认为需要加大流行病学课程占64.2%,认为需要加大SAS、SPSS等实践课程占79.8%。具体内容见表1、表2。
表1 专业课程合理开设时间调查情况表
表2 专业课程加大课程比重需要情况调查表
(4)课程改革建议情况调查
在非专业课程的必修课改革方面,主要为从教学计划中删除某些课程(28.1%),减少课时(27.1%),变必修课为选修课(23.1%)。在专业课程改革建议方面,主要为增加难度大的专业基础课的过渡课(34.9%),增加课时(28.0%),变更课程开设的时间(17.9%)。在其他课程改革方面,主要为需要删减部分非专业课(41.3%),增加考研相关课程(39.4%),增加工作相关课程(13.8%)。80.1%的调查对象认为在统计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程度方面需要进行改革。64.2%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在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考试模式方面进行改革。80.7%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在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方面加大改革。
(5)统计学专业学生自我认知岗位胜任情况调查分析
在何种实习单位能提高学生解决医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主要为疾病控制中心(63.2%),医院(17.5%),药物研发公司(17.5%)。本研究在岗位胜任情况调查中只涉及参加实习工作的57名调查对象,具体内容为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统计学逻辑思维、自我定位、社交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岗位胜任情况,这些内容均为自填。专业知识对于学生适应实习岗位的需要情况为28%,统计学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适应实习岗位的需要情况为56.1%,统计学逻辑思维对于学生适应实习岗位的需要情况为43.9%,自我定位对于学生适应实习岗位的需要情况为49.2%,处事、工作及人际交往对于学生适应实习岗位的需要情况为68.4%。
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调查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以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统计学逻辑思维、自我定位、社交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为自变量,以岗位胜任力情况为因变量,研究各因素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在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中,各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专业知识、统计学逻辑思维、自我定位、社交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岗位胜任力的保护因素(P<0.05,OR<1)。
表3 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相关因素筛选,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均为0.05(见表4)。由表4可知,最终进入方程的只有统计学逻辑思维这一变量。
表4 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
拟合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
在大学课程安排合理方面,合理率仅占33.9%,说明课程设置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对于各种课程的了解情况不同。
1.课程改革的方向
第一方面,从统计学课程的认知共性而言,统计学是一门基础应用学科;从统计学课程的认知个性而言,不少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特点、课程用途认知模糊。第二方面,对于传统的统计学实验课程而言,模式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封闭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4-6]。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又不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统计思维。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在培养学生的统计性逻辑思维方面,参加数学建模和重视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其中在能够提升自己发展方面,53.2%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增加有关考研、工作相关课程,对于卫生统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对于考研相关的流行病学、三大卫生课程需要在大学三年级开设。而在与医学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学习与运用统计学的难点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学问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纳入教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建立统计思维思考问题。
2.课程教学质量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一些课程课本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学校可联合一批专家对当前的统计知识进行更新整合,尽量使教材不要太落后于上课用的PPT,加强统计学课程教材的探索,能够使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保障[7]。教材应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专业需求,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增加一些统计建模、卫生管理统计学、统计模拟技术等统计方法类课程。
在实践操作方面,学生掌握情况有些不足。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以“平时考勤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8],对于一些实际操作很强的课程而言,这部分考核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考核形式需要推行多个阶段(日常测试、作业测评、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社会调研等)的考核制度改革,强化学生课外学习。具体课程具体定考核方式,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课程而言,可以分阶段上机考察,不要只限定于一次期末考察。
3.卫生统计方向人才所具备的素质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将统计学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领域结合起来,而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学习积极性不强。因此,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应该更加明确,需要增强学生职业化认识,提高专业技能。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岗位胜任力而言,统计学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于21世纪所需要的卫生统计方向人才培养来说,这部分人才不仅需要拥有比较缜密的统计学逻辑思维,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理论和软件语言,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基础的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