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2019-03-18 01:14潘秋杏陈庆文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中职学生成因

潘秋杏 陈庆文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生群体的校园欺凌问题,认为家庭教育缺位是问题根源,学校管理不善是校园欺凌的推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会加剧中职学生矛盾冲突,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监管不到位成为网络欺凌的“帮凶”,提出中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推行同伴教育,改善学生倾诉的渠道;强化家教职能,督促父母履行教养义务;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校政企联手共防,从源头遏制网络欺凌。

【关键词】中职学生 校园欺凌 成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017-03

校园欺凌危害巨大,欺凌行为的发生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良影响,会影响双方的学业、生活、人格情绪和家庭等各个方面。那么校园欺凌的成因是什么?是否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联系?有哪些有效对策可以让欺凌现象远离学校?本文关注中职学生群体的校园欺凌问题,从中职学生和中职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着手,探索中职学生校园欺凌的成因,尝试提出应对中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

一、中职学生群体的校园欺凌问题

校园欺凌频发引发社会关注,治理校园欺凌刻不容缓。校园欺凌题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和《少年的你》的热播,引起了大家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思考。和电影主人公所处学生阶段类似,中职学生也是处于“高中”阶段的年纪。不同的是中职学生接受的中职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与普通中学、小学相比具有很大的区别,中职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学习、思想行为实际也区别于高中生、初中生。据教育部统计,2018 年全国中职学校共有 1.03 万所,在校生 1551.84 万人,中职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比例为 41.37%。中职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然而在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上,受到的关注仍然不够高。在中国知网输入主题词“中职欺凌”,共搜索到的文献只有 22 篇,输入主题词“中职校园欺凌”,共搜索到的文献只有 5 篇,这也可以看出目前对中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度不高。

在校园欺凌事件里没有胜利者,牵涉各方皆深受其害。对于被欺凌者,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恐惧、悲观和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容易出现厌学甚至厌世的想法,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欺凌者来说,看似威风凛凛,其实不然。欺凌他人容易对其人格塑造、性格养成、品格培养等方面产生反向的影响,如陷入害怕被老师家长责任惩罚的恐慌、自责,因欺凌的身份交不到朋友而陷入“狂欢后的孤独”,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则很有可能会发展为问题青少年。校园欺凌是严重威胁中职学校校园安全的因素,亟须找出其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二、中职校园欺凌的成因

中职学校的学生欺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偏见、社交媒体的不正确使用和缺乏监管等问题。

(一)学校管理不善成为校园欺凌的推手

中职学校更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学生德行的养成上下的功夫相对不足,加之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完善的学校管理容易引发各种校园安全问题。在处理学生欺凌事件上,有些中职学校常常注重事后处理,忽视了事前预防,如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一些教师的德行也存在问题,面对欺凌事件,甚至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让欺凌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结果更加让欺凌者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不服学校的处理,加剧欺凌行为。另一个极端就是学校担心生源流失,对欺凌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学校不敢批评欺凌者,担心批评话语过重,学生心理脆弱造成学生轻生事件或者是转学、退学事件。学校对欺凌者的纵容,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作风。有些中职学校管理松散,学生之间互相攀比、标新立异的行为,也容易产生不良生活习惯。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上,也是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挽救为先的方针与理念,导致在应对校园欺凌时颇为疲软。但是,欺凌行为造成受欺凌者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名誉权、财产权受损。如果惩罚力度不足,只会纵容中职学生的欺凌行为。学生不会明白自己的过失,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训,则无法根治校园欺凌。

(二)家庭教育缺位乃是问题根源

一是家長和学生的沟通问题。根据共青团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 2018 年全国青少年网络安全调查报告,该调研覆盖 13~18 岁的青少年。调查结果显示,色情、诈骗与网络欺凌仍是主要网络风险,但是面对网络风险,“当作没看见、不理会”是青少年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比例高达 60.17%,报告显示青少年虽不多理会也不愿“告诉父母”,面对网络欺凌风险选择和父母沟通额比例不足 10%。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跟同学或朋友进行沟通。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对比普通中小学来说,是相对复杂的,学生成长在非正常家庭的情况并不少见。家庭环境的复杂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出现问题不能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商量解决。据中国科学院 2017 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来看,中职学生和家长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沟通问题,部分家长甚至对此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面对孩子的叛逆表现得束手无策。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已经较为严重,情况亟待改善。二是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的问题。有些欺凌者的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的不良行径后,直接不配合学校的教育,拒绝来学校了解情况。有些家长来到学校了解后,直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产生失望感,甚至打骂相加,以此来回应学校。不管家长是否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矫正教育,欺凌者的行为都会让家长觉得蒙羞,产生教育无力感。当教育孩子出现问题时,把责任直接推给学校。

(三)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加剧学生迷茫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中职学校存在误解,目前很难消除中职学生比普通高中学生“差”的观念。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去中职学生读书仅是希望他们早日进入社会打工谋生,对孩子缺乏鼓励,说话伤其自尊心。并且,中职学生是一个矛盾的群体,他们奔放张扬却又自贬自卑。缺乏家长的引导和肯定,也会成为孩子越轨行为的“导火索”。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供不应求,甚至还有很大的缺口。由于社会认识存在误解和偏差,导致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国家对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同等重视,而且国家为职业教育的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路径。希望国家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同时,严格把关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使职业教育办得更好,让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样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四)社交媒体成为网络欺凌的“帮凶”

网络欺凌指的是欺凌者借助手机、电脑等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语言或者人际关系欺凌,这是最新和发展最快的欺凌形式。网络欺凌由于其传播速度快,利益相关者范围广,一旦发生就会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第一次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早,使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学生可以把电子设备带进校园,并在校园里使用。据 2018 年全国青少年网络安全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色情、诈骗与网络欺凌仍然是主要网络风险,排名第一,青少年遭受网络欺凌的比例最高,达 71.11%。其中,网络嘲讽、讽刺、侮辱或侮辱性词语所占比例最高。其他表现形式包括恶意图片或动态图片、口头或文字威胁等,面对的场景多种多样,包括社交软件、网络社区、短视频、新闻评论区等。社交媒体本应该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比如常用的 QQ、微信、微博、论坛、博客、播客等,社交媒体作为一种与他人联系的手段,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去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社交媒体在预防网络欺凌上做的努力并不够,实际上成了网络欺凌的载体,成了网络欺凌的“帮凶”。社交媒体不应该被用来传播错误信息或仇恨言论,变成伤害学生的一把无形利刃。社交媒体公司要有社会担当,在努力追求利润时更要考虑社会责任。

三、中职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中职校园欺凌成因,学校和相关部门单位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中职校园欺凌的应对工作,从而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学生安全,家长放心,社会和谐。

(一)推行同伴教育,改善学生倾诉的渠道

中职学校对学生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平时都在校学习并参加晚修,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回家实行离校登记制度。学生就读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他们生活上的点滴也更愿意跟同学或朋友进行分享和沟通。推行同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倾诉的渠道,面对校园欺凌,避免出现寻找“小混混”的帮助,出现“以暴制暴”的局面。在这方面,学校可以做以下努力:一是引导学生谨慎交友。首先,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保证每一个中职教师都是合格的教育者。其实,学校教育者引导学生从品格和行为上鉴别交友对象,选择能带给自己“正能量”的同学作为自己的交心人。特别要注意交友不是形成独立行动,爱“搞事情”的小团体,不要盲从群体意识和群体决定,要特别警惕类似于黑社会性质的欺凌集团。二是教会学生自警自救。首先,学校要通过讲座、班会课、法治课堂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技能。其次,学生也要主动加强身体锻炼,强壮自己的体魄,主动学习校园安全小知识,充实自己,从而在面临突发情况时有能力在第一时间保护好自己。最后,学生要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自觉抵制校园欺凌,一旦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其他同学。

(二)强化家教职能,督促父母履行教养义务

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亲子沟通、民主的家庭氛围和对学校工作的配合是成功家教形成的因素,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更是有效防止校园欺凌发生的方式。首先,家长要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很多中职学生成长在充满纠纷矛盾的家庭环境里,给他们的心理留下了阴影,慢慢地在他们的心里出现了一个阴暗的小角落。环境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内心充满阳光积极向上。其次,家长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中职学生处于成长敏感期,渴望可以独立支配自己的时间,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决定时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作为家长应认真定位自己的角色,将自己定位成家庭教育者、孩子的真心“朋友”,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千万不可以擺出高高在上的“独裁”姿势,也不可以放任自由,要把握和孩子沟通的“度”。这样父母的家教职能也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再次,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可以建立家庭和学校的协调机制,共同教育、指导和救助欺凌弱小者。最后,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塑造心理弹性,提高情感调节能力,学会控制情绪。

(三)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

学校应该增强中职学生的身份自豪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两类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并且在教育事业发展主目标中明确规划:到 2020 年,我国中职教育在校学生人数指标为 2350 万人,占高中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的 50%。近年来,凭借着国家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我国中职教育稳步向前发展,中职教育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的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要提升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帮助学生认同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中职学校可以为学生展现其就业优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在开展入学教育之时就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校园欺凌发生的概率。2019 年 5 月教育部宣布从 2019 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中职学校设立国家奖学金。这也是一个重大利好的消息,可以激励学生追求品学兼优、技艺出众。学生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技能人才和职业教育的高度关注,真实感受到自己并不比普高的学生差,甚至更有优势,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四)校政企联手共防,从源头遏制网络欺凌

社交媒体拥有强大的力量,同时也应肩负社会责任。面对社交媒体带来的挑战之一的“网络欺凌”,科技公司要努力作出改变。政府和企业联手,一起分析网络欺凌和社交媒体间的利害关系,指导企业作出应有的努力,这样企业既可以提升自我形象,又可以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是政府督促社交媒体公司之间加强联系。企业联合起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用户的监管,共同反击平台上的负面言论,如恶意诽谤、隐私和恐吓、暴力言论和视频等。网络媒体管理的不规范给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带去了麻烦,给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带去了隐患,企业从源头上加强管控,一定可以让孩子们放心地使用他们的产品,遨游在科技海洋里,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让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放心。二是学校对中职学生使用网络游戏实行时间管理。中职学生可以携带并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很多学校制定了措施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比如在班级里设置存放手机的区域或者是要求学生放在自己的抽屉里并设置成静音模式,总之除非特殊情况,一般都是不允许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然而,课后时间学生拥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很多学生拿着手机玩网络游戏,甚至占用了正常的休息时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讨论拟修法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实行时间管理,着力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学生停留在网络上的时间减少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源头上遏制网络欺凌的发生。

除此之外,学校要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检察院、医院和社区等形成合力,一方面对校园欺凌行为零容忍,依法依规进行对欺凌者进行惩戒;另一方面对学生欺凌者不能只重惩罚而轻教育,要宽严相济,实现校园欺凌的协同治理。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人才。校园欺凌不仅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还会阻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分析中职学生校园欺凌的现状,我们发现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传统治理方式的不足以及网络技术带来的弊端等,要减少甚至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就要从这几个点一一突破,给中职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根治校园欺凌。

【参考文献】

[1]李 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3)

[2]李燕秋.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16(7)

[3]储朝晖.校园欺凌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

[4]宋远升.表象与内在:预防校园欺凌的现实困境与进路[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2)

[5]黄 河.校园欺凌的归类分析及反欺凌预防方案研究[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6)

[6]李 雯.让欺凌远离学生:《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内容解析与实践要点[J].中小学管理,2018(2)

[7]匡 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

[8]章恩友,陈胜.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學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9]颜湘颖,姚建龙.“宽容而不纵容”的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研究——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法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7(1)

[10]赵晶晶.家庭和社会因素对中职学生发展的影响特征研究——基于2017年全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1)

【作者简介】潘秋杏(1992— ),女,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级硕士研究生;陈庆文(1978—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中职学生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