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读诗时间: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本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丰收的景象,显示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铺垫。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又有“苦不早”之感,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两句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适用主题:清高;抱负……
主题速用:清高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但古之文人却以“清高”为荣,在历史上“清高”便是对一个文人最高的评价。
诗仙李白便是最想成为清高的人,但终又无能冠以清高之名。他自称道:“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如此的豪放与不羁尚不能算是清高,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恰当的原因,那只能怪他太过于恋及官场了。
李白在入长安之前就曾夸下海口:“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然后“仰天大笑出门去”,歌曰:“我辈岂是蓬蒿人”。待仕途无望之后却又改口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并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聊以自慰。自李唐来,世人皆崇清高,不论是登仕文人,还是隐士文人。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