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梦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每当看到或听到这令人心碎的《木兰词》,我都会热泪盈眶。凄哀清婉,缠绵动人,是世人眼中纳兰词的形象,词中诗人总是以某一物象来衬哀情,或寄怀于内,或抒情于外。依稀间,诗人错过佳人,凭栏眺望,却道故人心变,只剩下这悲情的画扇和那冷冷的誓言,回首望佳人,已是黄昏晚,仅留词人独自惆怅。
我也曾不解,为何诗人会如此痴心地守望,哪怕故人心变?也许是为了守望某位佳人的归来,也许是守望旧地的碧水天长,也许是守望心中的那一片诗意,一抹春红。
生命是一种心境,是一种超脱世俗人情的诗意。人与物齐,古人或寻雅而种梅,或慕幽而思竹,或练品而咏松。
梅,雪中之雅
我拾级而上,独自漫步在这幽静的梅园,览暮雪纷飞、孤芳独绽之景,听梅园小调,墨客吟诵之声。区区梅园,梅花的守望者却按捺不住内心的豪情。
听,那是林逋先生在吟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几分真情,几分真心,均送于这雪中的一抹红——梅。“疏影横斜”,浮动的不仅是梅花,还有林逋先生恬静淡泊的心境。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隐居山林,独享山水田园之乐,尽享这山中美色。他是梅的化身,是高雅清俗的代表,他以超脱世俗的境界、淡泊名利的志向,勇做林中守梅者的气魄,用他的一生向世人詮释了守望的真切含义。因为守望,所以心怀不舍,舍不下心中的那片梅林,更舍不下超脱的心境和恬淡的人生。
竹,清绝之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听闻来自遥远竹林的呼喊,是你吗?郑燮!从你的诗句中我仿佛看到了成排的劲竹,任凭狂风的蹂躏,它坚挺,它百折不挠,纵然风雨飘摇,千磨万击,依旧百折不挠,苍翠挺立。我看到你立于高山之巅,流水之涧,守望那一排排百折不挠的竹林,守望那青山上的诗意。你用千年依稀尚存的笔墨,向世人展示了那不老的诗情和不尽的优雅风骨。
松,苍劲之韵
青松是真诚伟岸人格的剪影,牵引着守望者景仰的视线。有人仰慕松的不折不挠、乐观顽强,如东汉的刘桢曾写下“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名句。试想,那是一个怎样的守望者,那是一个怎样的冬天,诗人不惧严寒毅然外出,只为了寻找心中的诗意,并将这诗意写进信笺,赠予从弟以自勉。
有人寄情于松,以青松来寄托人生的失意。如唐朝的李商隐曾写下“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的诗篇。看似写松,实则以松自况,把自己的辗转寥落失意之情全部归结于山上的青松,仿佛这样,诗人才能放下“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绵绵情意,与青松结伴,与清风明月为友,管他什么功名仕途,此刻,只想做青松的守望者,做清风明月的追随者,将这满满诗意传承下去……
诗人不可能一生只守望一株青松,也不可能漂泊一生,但他可以让松风在笔墨间徜徉,用诗意描画人间。
盈一抹春红,为你倾城
春日负暄,我独自徜徉在洒满阳光的林间小巷,一书、一木、一花、一隅、一闲人,闭目深息,品茗阅读,啜一口香茗,暂且贪享人间瞬息繁华。携诗情而行,自有“谪仙人”李白伴我,立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志向,叩开盛唐之门,携诗情而行,自有诗圣杜甫随我,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聆听诗人“济苍生、安黎民”的人生抱负;携诗情而行,自有南唐后主李煜与我共饮酒、同惆怅,一语道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惋惜;携诗情而行,将凌云壮志于眉宇间描画,走进那子规啼夜月的蜀道,走进那庄生晓梦的仙阁,走进那春花秋月夜,在一泓清波中,醉梦诗意人生,尽享人间清欢。
漫漫人生寻寻觅觅,也不过是在诗意中守望人生,涤荡心灵。花开花落又是一秋,风停风起又是黄昏。时光流逝,人生渺渺,但这千世云烟毕竟是属于诗人的,属于那些徜徉在诗意间的守望者们,他们不忘初心,坚守信仰,见极美之物便落泪,览形色声势便发声,流年锦瑟,乱世逞英雄,将无限诗情均送于那一枝一叶,便是关情。
梦回今生,《诗词大会》给人们留下一抹温存,而拥有四千首诗词储备量的上海高中生武亦姝更为人们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含义。她绾发披肩,经纶满腹,一身珠纱裙,神情从容,恍如守望诗情的人间仙子,偶然间步入尘世,唤醒梦中的旅客回归诗情。
守望那一抹诗意,莫让风光入殓。
(编辑:彭宇)
无论开头纳兰容若的《木兰词》还是东汉的刘桢曾写下“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名句,都彰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此外,结构前后呼应。第一部分结尾“古人或寻雅而种梅,或慕幽而思竹,或练品而咏松。”照应后面的梅、竹、松。首尾两部分也遥相呼应。不足之处在于感情略显单薄,不够真实和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