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银齐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疾病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21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误诊机制与误诊原因。结果:误诊机制方面,21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为食管疾病,在食管黏膜上皮受到刺激后引发了类似心绞痛样的症状;有6例患者为胃源性疾病,考虑与胃肠上迷走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有2例患者为胰腺炎,可能与心肌抑制因子的四方,损害了患者的心肌有关。分析误诊的原因,主要为病史采集不全、诊断思路狭窄。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中,应当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并结合相关检查的结果以及患者的病症进行综合评估,与其他可引起类似病症的疾病进行鉴别,确保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误诊;对策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207-01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导致的以胸部不适或者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有前胸阵发性疼痛、胸闷,可伴有其他症状。情绪激动、受寒、饱食、急性循环衰竭等均是该病的常见诱因。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虽然心电图检测等辅助检查能够给予一定的参考,但仍然存在较多的误诊现象。在此背景下,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误诊的主要原因以及误诊机制,制定有效的对策,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21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21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介于4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3.8)岁。既往史:有消化系统疾病史者11例,其中慢性胃炎6例,消化性溃疡2例,胆石症2例,胃黏膜脱垂1例;有心血管疾病史者8例,其中冠心病4例,高脂血症2例,高血压2例。临床症状:心前区疼痛13例,胸闷11例,腹胀8例,感呼吸苦难、气短6例,上腹痛6例,胸骨后烧灼样痛4例。
1.2检查、诊断方法
21例患者在入我院门诊部后,均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6例正常,15例出现ST-T改变。其中6例进行了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检查,包括胃镜检查、B超检查与X线钡餐检查。
1.3典型病例
病例一:女,51岁,冠心病病史3年,通过药物维持治疗,心绞痛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近10d心绞痛发作频繁,遂入院接受检查。经门诊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压低,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入院后,采取常规冠心病治疗手段,结果心绞痛症状未明显改善,考虑可比较对照组、综合组疗效;脾脏肿大消失时间、腹水完全消失时间、凝血酶活动度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指标;不良反应。
显效:病情恢复正常,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指标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指标改善50%以上;无效: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指标改善幅度低于50%。疗效=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1]。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8.0版本分别进行χ2、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
综合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P<0.0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80.95%;综合组显效35例,改善7例,无效0例,总有效100.00%。
2.2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指标
治疗前对照组、综合组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综合组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1.
2.3脾脏肿大消失时间、腹水完全消失时间、凝血酶活动度恢复时间
综合组脾脏肿大消失时间、腹水完全消失时间、凝血酶活动度恢复时间更好,P<0.05,综合组脾脏肿大消失时间、腹水完全消失时间、凝血酶活动度恢复时间分别是17.15±4.24d和32.13±7.24d、30.10±5.11d。对照组脾脏肿大消失时间、腹水完全消失时间、凝血酶活动度恢复时间分别是21.25±4.78d和36.57±7.27d、36.92±5.21d。
2.4不良反应
综合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组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有4例,对照组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有6例。
3讨论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而导致腹水的原因较多,如门静脉高压、有限循环血量不足、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淋巴液生成过多。同时,腹水是肝硬化由代偿期到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多数失代偿患者表现为腹水,这对人体非常有害[2-3]。需要及早治疗,避免病情
能存在其他疾病,即进行胃镜检查等,结果提示為食管疾病,而后采用对症治疗,心绞痛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
病例二:男,57岁,无冠心病病史,既往身体健康,因突感背部疼痛,同时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经门诊心电图检查,提示ST-T正常。以冠心病收入院,并行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结果病情无明显好转,遂行胃镜检查,提示为胃源性疾病,采用对症治疗方案后,症状消失。
2讨论
2.1误诊机制
结合上述病例与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来看,误诊情况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疾病引起类似心绞痛样症状有关。21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系食管疾病误诊为冠心病,有6例患者系胃源性疾病误诊为冠心病,有2例患者系胰腺炎误诊为冠心病。分析误诊机制,在食管疾病中,由于食管与心脏神经支配抑制,在患者的食管黏膜上皮受到刺激后,将可引起心前区疼痛以及胸闷等类似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在胃源性疾病中,因胃肠道的迷走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冠脉出现反射性痉挛,进而引起类似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在胰腺炎中,误诊机制考虑与胰腺炎释放的心肌抑制因子对患者的心肌造成损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