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历史情感教学初探

2019-03-18 11:50崔霞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历史新时期

崔霞

摘 要:在中学的众多学科中,历史课是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课程之一。历史课可以经由教师上课的内容而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包括在师生交往中或者与同学的合作中获得。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分析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历史 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情感指的是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人们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比如说人们常有喜、怒、哀、乐等情绪,解释起来也就是人在面对客观世界不同态度的不同体验能够导致人们从中获得这样的情感。如果从历史教学当中来进行探索,情感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主动性并且努力充实自己,对生活未来抱有梦想的一个奠基。同样,情感也有负面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如意的关键因素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抓住每一个教学中的契机,把情感教学作为媒介和动力,成为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方式,达到培养学生的真正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确定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将情感融入在对学生的关怀中,寻找适合学生的情感教学方法。

一、良好环境的构建有利于情感发展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初中历史教学仍旧是没有彻底得到改革,还留存了以下几点诟病的地方:知识的传授刻板而不加修饰、学生的个性经常性被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得到重视的现象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只有社会民众和教育部门能够形成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共同认知才能徹底改变这种状况。而这种外部环境氛围是教师进行探索和鼓励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根本,构建它还需要依靠制度的力量。历史教学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意义。学生在累积社会经验过程中,更多时候是借用历史经验来完善自身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为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在面对历史学习时,更多的运用自身感受外界的能力来进行情感学习,这种情况下,良好环境的开展也就格外重要。

二、培养历史使命感,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感情的产生源于人对人或事物的认知程度。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需要教师准备直观而真实的历史事件,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仿佛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一般,这就是所谓的“共情”。学生在共情历史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从中感悟到些许道理,更加深层的认识历史,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也就能激发他们自身对这段历史的态度,从而在内心发生出历史的使命感。比方说南京大屠杀,如果按照课本来讲解,也就是简单的时间地点接着发生了何种战争,中间有多少人数死亡。这些简单的知识点并不能让学生产生对此段历史更多的看法,仅仅只是数字和为人所知的一个事件罢了。但是事实上,南京大屠杀是我国国耻,学生没有情感共鸣,就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

假设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身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这样的设问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残酷性和真实性,哪怕不能真实感受到战火的硝烟也能对现在的安稳生活抱有一丝感恩之心。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进行了解,不盲目进行改革。比方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借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示当时的历史资料以及各方面国家对当时事件的报道来向学生说明,发动侵略战争是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做出的阴谋举动,而教师也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当时中国为了反侵略又对此做出了多少努力。这次战争的失败原因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学生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一系列图片和文字资料,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中华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作为学生,享受着现在生活的平稳幸福,也就应该知道什么叫做历史使命感,还有对国家的责任感。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生的情感教育

全面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就是优化教学内容,并且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与此息息相关。只有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优化教学过程,其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起到一定作用。比如讲“九·一八”事变,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剪辑视频,通过对直观画面的讲解,让学生对即将认识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在《松花江上》这一悲怆的背景音乐的熏陶下,让学生感受到情感被震撼的魅力;在学习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电影《万水千山》,影片内容涉及到红军在当时既要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又要保存实力,而迫不得已进行的艰难跋涉,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图片展示等资料详细讲述红军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多少敌人的围追堵截、以及恶劣环境带来的对人意志的摧残,在物资缺乏的境况下,革命前辈的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需要用乐观精神、坚强的毅力去勇于面对,培养学生永不轻易言弃的学习斗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纪念日,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绝好时机就是应景,在“五·四”爱国运动、红五月、“七·一”建党、“八· 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九”学生运动这些纪念日里,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去了解相关历史,包括纪念日的来历和产生的重大意义。学生只有以主人翁身份来参与活动,走近历史才能走“进”历史并感受历史,才能真正在情感上意识到自己现在掌握的生活资源和幸福生活。

每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影响别人,这也是学生在较为单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所不能企及的思想境界。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探究,只有把两个方面都做到完善,才能达成目的:实践和理论。历史教学的关键在于回望过去,展望未来。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并且还能让学生在今后碰到问题时,学会运用历史经验来解决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开启自己的人生目标,了解今天,把握明天。

总之,历史教学对情感教育的生动性、科学性功能应该得到充分拓展,使学生通过感悟历史把情感升华为“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 的奋斗目标,这样只有被传输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刘增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185-186.

[2]詹耀强.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7(01):20-21+55.

[3]赵凤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探[J].学周刊,2011(35):55.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初中历史新时期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