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摘 要: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它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造性,如果教学过程中不能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禁锢到课堂上,单纯的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很容易对该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情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论述了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
關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情景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坚持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一直被置于边缘地带,被忽视,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教师把握整个课堂节奏,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开展学习。单纯的理论教学,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逐渐的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厌烦情绪。为了进一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情景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一、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整个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毫无动力。为了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flash动画制作教学过程中,在该章节中有一部分知识是“引导层动画”,在进行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创设了如下情景:学校要组织学生家长进行一次参观活动,为此需要安排各个班级的几名学生以向导的身份进行引导和介绍。在参观活动开始,首先要带领家长到签到处签到,然后带领各个年级的家长,因此参观学校的教学楼、体育馆、实验室、宿舍、食堂,最终穿过走廊到达图书馆,如果你是被选上的一名向导,你会怎样带领大家进行参观。通过为学生创造以下的故事情景,来导出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保证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如果学生自身能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亲自掌握的过程,能够唤起初中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游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四种段落缩进方式”的相关内容时,我将全班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一个趣味游戏。假设整个班级看做一个段落,第一排学生代表这个段落的第一行,依次类推,每一个同学站立表示一个字符,一个同学坐下表示一个空格,然后让学生通过站立坐下的方式来演示四种段落的缩进方式。游戏开始之后,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整个教室内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设置趣味的游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另一方面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认知。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任何学习行为都是先从质疑开始,疑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疑问,才能够进一步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才可以在解决疑问过程中获得新知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状态,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上机实践活动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开展探索,开展自我体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之下,鼓励学生不断的提问、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数据的排列”这节内容时,以学校日常班级管理的常规检查评比表为教师切入点,设计了计算总分、排名等若干个悬念问题,启迪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冲动。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势必会大大提升。
四、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课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的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最终的学习目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适合的任务情景,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在体验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特定的任务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体验。例如在进行“幻灯片制作”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幻灯片制作的相关知识,在基本概念内容学习完毕之后,向学生布置了一份随堂作业,让学生运用刚才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来制作一份关于学习幻灯片制作的课件,通过将课堂学习内容和任务有效联系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实践操作之中,以此来锻炼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新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就需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情景,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巧燕.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学). 2018(02)
[2]卫莉莉.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下). 2018(04)
[3]任永军.弹好情境课堂变奏曲——初中信息技术情境教学设计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18)
[4]李耀山.借情境之东风,促学生之发展——对初中信息技术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 中华少年. 2017(34)
[5]腾达.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