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前测单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达成中的作用

2019-03-18 11:48薛小梅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效设计

薛小梅

摘 要: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统一。教学构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是教学的预设和准备。这不仅要确立三维目标,更要从学生出发,学情出发,让课堂更加注重以生为本。通过有针对性的学情前测单的分析,才能真正看清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预案,以实现更加高效、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前测单;设计;高效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已有认识,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每位学生求知、求是、求真。数学前测单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材中教学目标规定的、需要学生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其层次关系所进行的前测分析,包括将教学目标技能分解成一系列子技能,确定子技能的性质及其层次关系等过程,目的是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依据。准确到位的前测单分析使得教师不至于照搬别人的参考教案,而能创造性地依据学习规律进行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中出现的现象及思考

现象一:在今年刚开学的一次数学低段教研的聽课活动中,我们听了一节二年级的“8的乘法口诀”,其实学生在课前或幼儿园就已经对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了,但对其中的意思却大多数都不太清楚。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在备课时,只关注了教材教参中文本的东西,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已经早就把乘法口诀说得非常正确了,但教师还是牵着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结果教师教学很累,自己讲得特别费劲,但学生就是不听。学生很烦躁,这些知识我已经会了,老师还在啰嗦个不停,结果教师在某些问题上越讲越糊涂,教学效果很不好。

现象二:二年级的“认识人民币”。上课开始,学生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和同学交流自己以往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而教师却全然不顾及学生的感受。总是在想办法把学生领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却在专注地玩自己带的纸币。

现象三:这是一节解决问题策略的课,内容是通过画图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并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但更多的同学根本就不用画图法整理条件,早早地就把答案算出来,然后看答案和老师一样就不听课了。学生觉得为什么老师非让我们画图来整理条件呢?真麻烦,一脸茫然的样子。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这样,不知道学生哪些已经懂了。有时是学生已经懂了,但老师还是喜欢按部就班地去教,有时是学生还没有发展到这种水平,但老师依然按自己的想法去教。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利用前测单的设计进行分析,然后再实施教学,就不会把学生陷入被动,把自己陷入尴尬。

二、前测单在高效课堂分析中的作用

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次教学为例。

1.教学语言学用学生的话

课前我阅读了学生的前测单,第一题全班50人,全部计算正确,部分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说明了想法,部分学生总结了算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我原先想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在读了前测单之后发现全班都会算了,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算理的探讨就是这节课的重点。比较有深度的是李×和王×的想法:

李×:6份当中的1份加6份当中4份,就是6份当中的5份。

王×:假设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6份,先取走1份,再取走4份。就是取走了6份中的六分之五。

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解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思维。虽然三年级学生尚未学习分数单位,但是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运用并且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小伙伴们,通俗易懂。

2.课前研究中补充“我的问题”

作为学生,应从以往比较多的关注“教师教什么”逐渐转变成现在要关注自己在学什么,怎么学,带着哪个问题来学,学得如何,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疑问。也就是说学生能够监控自己的理解和行为,评价目标进展和自身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认识自己的思考和学习进程。

3.课堂结构的安排没有套路

一节课由准备、新课、练习、总结、作业这些环节构成,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其实,课堂结构中有哪些环节怎么安排,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子,关键是看教师的教是否支持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对话、启发并有着相互发现的过程。当课堂互动不都在教师意料之中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意味着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这恰恰是一种创造的状态,教师对课堂又充满了一定的好奇,这又正是课堂的魅力所在。

三、前测单的设计

1.教师要精心设计前测单

练习题的设计要少而精,紧扣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既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2.前测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梯度

像我们的数学课,第一部分要体现基础知识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部分要进行拓展性训练,跳一跳摘果子,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体验成长和获得的快乐。

3.灵活的前测

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检测可通过简单习题的练习,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测,这样既检查了对知识的掌握,又可节省时间。计算题,可采用“一张纸”的方式,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限时练习,做完后当堂订正或带走批改。

4.前测反馈纠正要及时

前测后要及时从数量和内容上做好统计,前测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才是关键。有助于做到心中有数。形成压力,产生动力,促使其上课认真听讲,正确地对待。

总之,在今天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前预习和前测已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梯,也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把握好课前检测,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

[2]周彬.课堂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高效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