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引导 策略灵活多样

2019-03-18 11:50鲁小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讲计划教学环节

鲁小梅

摘要: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讲计划”对于突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注重小学生的自我知识建构,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知识的创造性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实施策略,灵活运用技巧,从而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学讲计划;学习团队;教学环节;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229-03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注重的是教师在课堂主动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学”,难以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需要探索出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思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将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他人或者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应该简单地设计成教师是将知识通过课堂教给学生的单向传递者,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应该作为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建构的主动者,并且这种建构过程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目前各地正在实施的新课标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要求将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主体。小学语文教学“学讲计划”正是适应这一要求,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和科学引导,以小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前提前预习、课堂宣讲、讨论和质疑、课后学习效果评价和阶段性的评估作为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导向,最终达到知识掌握的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因此,“学讲计划”强调的是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和团队学习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从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知识建构的角色扮演机会。而在贯彻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共同学习者,扮演“教练员”和“引导员”的角色,从搭建学习团队的组织入手,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讲计划”实施策略,并在各教学组织环节中辅助以多元化的实施方法和技巧,达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将所学知识一步步深入掌握,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

一、注重管理幅度和成员组成,搭建合理的学习团队

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实施“学讲计划”的组织保障,也是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核心要素。按照厄威克的组织管理理论,为了保障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有效性,科学合理的组织规模应该是4—6人,一般以4人为宜。在实施“学讲计划”过程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通过塑造信息和知识共享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个人的自主学习和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自主合作学习这一目标,必须按照组织管理中的这一原则,搭建人数规模合理和水平配置均衡的学习小组。在平时教学实践中,首先在班级中宣布学习小组应该遵循的“人数4人”、“小组成员学习成绩水平均衡”的原则,然后让班干部和课代表组织学生自主组建学习小组,为了保证小组之间的均衡,每个小组的成员尽可能都包含语文成绩好、中、次中、较差四种类型,从而为以后之间的竞赛做好铺垫。在征询小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度人员微调。按照目前的班级规模,一般语文课的学习小组数量在8—9个。学习小组搭建好以后,可以让各个小组进行名称的命名和Logo标识的设计,并让小组中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将标识绘制出来放到课桌上。这样对团队之间竞赛出来的结果,学生才能全力以赴,对竞争的结果心服口服。

在学习团队内部,应该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落实每一位成员在小组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每个成员作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各自的任务,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团队的贡献意识。教师可以指定合理的奖励办法,通过板报公示各个团队的评比情况,每周一通报表扬,并对选出优秀团队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课“学讲计划”的实施效果,需要科学地综合设计各个教学组织环节,按照建构主义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思路,真正贯彻“学进去”和“讲出来”。“学进去”是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并且抱着质疑的态度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追求学生“学进去”阶段的真正效果;“讲出来”则是追求在学习团队中,彼此之间通过同伴互助,运用“做、讲、练、教”方式,用其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团队中充分分享,并且帮助团队成员解疑释难和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达成复习、深化理解并拓展课本知识。因此,围绕这样的目标,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一般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基本环节安排为:自主预习—团队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效果评价—总结反思等六个环节

1.自主预习:这个阶段是实施“学讲计划”的基础。由学生在课前或课上规定的时间段内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自主学习,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后提取出课堂学习的主要问题(即知识点、重难点)。学生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讨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的目的;同时,给予一定限度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证团队内不同学习能力和速度的学生能够保持相对一致的水平。

2.团队讨论:是团队成员围绕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内部成员之间的讨论,也是贯穿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各个学习团队可以在不同时间段,运用不同手段,结合自己预习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疑问点,进行团队内的交流和讨论,通过学生“兵教兵”实现对课本知识了解程度的深化。对于疑难知识点,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团队合作讨论解决学生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

3.交流展示:通过在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享,是固化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可以借助黑板、投影仪等媒体,由学生报告学习成果,引导其他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培养学生的观点概括、问题表述和问题解决逻辑思维以及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

4.质疑拓展:是深化学习的环节。在团队研讨的基础上,把在学习过程中各个成员所提出的共性问题、团队内通过讨论尚未解决或者成员彼此之间认识不一致的问题以及需要拓展探究的问题,集中通过课堂讨论、教师指导和开展团队竞赛等方式,进一步加以解决,逐步发展学生推理和批判思维,进而拓展所学的知识。

5.效果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团队反馈、教师矫正等内容。将各个团队在讨论和交流展示以及质疑拓展环节成员的表现以及提出的问题,通过观察、提问、测试等手段,评估出学生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学习进展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以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6.总结反思:是建立知识联系,领悟并拓展学习成果的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概括、小结学习知识内容,绘制单元知识结构图,领悟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增强养成优良学习的习惯。进一步,每一单元学习结束以后,通过测验和知识演示等形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和总结反思。

总之,这六个基本环节安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模式,可以根据目前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同学段、单元、课型自主变通、组合形成教学流程。通过各个环节的层层递进、循环往复,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逻辑思辨思维、倾听表达和创新等多种能力。

三、创新实施策略,灵活运用技巧

在实施“学讲计划”教学中创新学习策略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如何组织分工、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学生如何去学等。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分析时,可以让每个团队中的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课文的,可以结合利用哪些自己的体验去分享体验和收获,从而在长期的学习交流实践中,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按照“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去组织课堂和课外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之一,各自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彼此地分组交流和探讨,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务必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潜力,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同时,在课外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师生、生生交往,实现用心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资料,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到达共识、分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交流展示和质疑拓展环节,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团队交流演示,如团队发言依次轮转,有主有辅,并伴以PPT或者Flash进行情景渲染。还可以鼓励采用情景剧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团队内的分工与协作以及角色扮演,进行展示對于课本知识的掌握,其他团队作为观众,进行评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运用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在需要对多个知识点学习的时候,可以考虑组织学生运用“Jigsaw”方法,即让学生在既有的团队划分基础上,根据知识点的数量重新划分团队,然后各个新团队进行各自对所分工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并在新的团队内部讨论和交流,然后回到原来的团队中,将各自掌握的知识点在团队内部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从而使得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的所有知识点。

在实施“学讲计划”过程中,无论是质疑拓展还是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反思环节,为了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向性,教师可以考虑导入“苏格拉底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称之为“问答法”。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各个团队成员所提出的共性问题、团队内通过讨论尚未解决或者成员彼此之间认识不一致的问题,教师不是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如果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教师也不要急于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浅层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通过一步一步深入,最终让学生在自己自主分析的基础上,慢慢得出正确的结论。在与学生问答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出后面的问题,问题和问题之间环环相扣。“苏格拉底方法”要求学生对已经存在了的概念和定义进行自主思考,对任何问题都要做进一步的分析,要有自己的认知,而不是人云亦云,只重复权威和前人说过的话。通过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能力,进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疑和批判的精神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实践“学讲计划”的几点反思

通过笔者几年的实践表明,在“学讲计划”实施过程中,很大程度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课堂沉闷枯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本身应有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学的对象,赋予的是更为自主的地位。学生通过开展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等“五学”活动,使其真正成为了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认真地思考问题,还通过与团队中的其他同学以及团队之间进行交流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效地被调动起来,学习也更为投入,学习的效果也增强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更深化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也有几点反思。

1.加强引导,促使学生牢固树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并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班会、晨会,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会、演讲以及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学困生思想和学习习惯的改变。

2.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能力形成奠定基础。能让学生自己读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读,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只要学生自己可以做到的事,都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只有自己做有困难时,才寻求团队合作协助完成。如果团队也无法完成的,由教师进行相关指导,从而真正落实“学讲计划”。

3.每堂课积极发言的学生较多,但能做到认真倾听的学生还不够多。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良好的倾听能力培养也是实施“学讲计划”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4.针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加上课堂本身时间也有限,在课堂上无法完成较多学习任务,因此在布置学讲任务时要注重数量和质量相结合。如果任务数量过多,不利于学生准备好学习每一个学习环节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教师也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无法对学生集体性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因此,我们要合理划分活动板块,及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出示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猜你喜欢
学讲计划教学环节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
初中科学教学“兴奋点”创设的探索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