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福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使用早期肠内营养对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此次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6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手术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行肠外营养,实验组行早期肠内营养,分析两种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术后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使用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提升。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37-01
大部分患者在直肠癌根治术前就会出现免疫功能异常和营养不良现象,而经手术治疗会提升机体代谢,致使以上现象进一步加重,进而阻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要重视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并需选择一种有效、可靠的营养支持方式[1]。本次针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使用早期肠内营养对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6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手术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实验组男患19例,女患13例,年龄均值为(57.1±2.1)岁;对照组男患20例,女患12例,年龄均值为(57.5±2.3)岁。以上患者临床资料之间未出现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予以其氨基酸、脂肪乳、萄糖全合一营养制剂,并通过深静脉导管进行营养支持,七天后逐渐过度到进食。实验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手术后第一经鼻饲管予以患者250mL等渗温盐水,每小时10mL。术后第2d,经鼻饲管滴注半量的肠内制剂,滴速为一天500至1000mL,如果患者无不适感,第3d至4d患者可增加至全量,滴速为一天1000至1500mL。第5d至7d可提高至2000mL。当患者能够进食后调整输注剂量,每天摄入热量不得少于25kJ/kg。
1.3观察指标
将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術后第3天、术后第5天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实验数据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均数±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检验值为t,差异较大,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在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上,术前和术后第1天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消化系统肿瘤的一种为结肠癌,病发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会明显下降,开展手术治疗后易出现感染症状,并影响肿瘤转移,情况严重还易造成机体脏器衰竭症状。现阶段常用腹腔镜手术,虽然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但是该手术也无法避免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损伤。主要是患者术前就存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异常和营养不良问题,同时手术刺激、术前禁食均会提升代谢分解,极易加重以上问题,影响患者恢复和预后质量。有研究显示术后予以患者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炎症反应[2]。营养支主方式主要包括肠内和肠外,肠外营养虽有一定效果,但是不能长时间使用,会减弱肠道蠕动,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减弱肠屏障功能,易发生感染[3]。而肠内营养效果较好,可以为代谢提供能量,还能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整,减少炎症反应,强化肠屏障功能,以加速患者恢复。
此次实验结果显示,在术后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手术刺激、麻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严重减弱免疫功能,而予以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明显抑制了应激反应,提升免疫功能。
总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军, 杨斌, 张育超,等. 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快速康复价值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3(13):1253-1256.
[2]章晓璟, 孙鑫荣, 朱炜,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术后机体免疫、早期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1):39-42.
[3]王鸿波, 王文娟, 单世生,等. 腹腔镜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中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7, 20(4):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