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霁 程莎莉 蒋海燕 阎卫萍 张志恒
摘要:新工科高校的建设需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本文基于课程教师组、在线课程、教师“双聘”,建立了课程组联合授课的课程教学内容组合新模式,建立了机械类工程训练课堂教学新模式,建立了机械类工程训练课堂考核新模式。
关键词:工程实训;新工科;在线课程;教师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164-02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与地方产业发展的新需求,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提出向应用型高校或应用研究型高校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大学。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是该类院校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学校要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要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在学生培养方案的设置中,工程实训是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现在有工程实训类课程教学组织的弊端
在众多高校的工程实训课程授课组织中,由于课程具有的特殊性,大部分仍未实施完全学分制,仍以集中教学为主,以班级为单位安排教学课程、上课时间和考核方式等内容。该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学组织,保障了教学秩序,但是就新工科人才培养而言,很难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很难实现“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课程教学模式的统一化。以重庆理工大学工程实训课程为例,主要分为机械类、电子类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不同学科需求设2周班、3周班级4周班。该组织模式在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存在高度统一,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差异与个性化需求。
2.课程授课内容的表层化。以重庆理工大学的增材制造工程实训课程为例,每位老师需同时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包括该技术的前沿发展、产业需求、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受制于授课学时的限制,每一部分讲授内容只能点到为止,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程考核形式的单一化。目前,工程实训课程考核的模式基本以实习报告为主。该模式不能很好反馈学生對该课程前沿发展、基础理论、实践操作等各部分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而且,还存在实习报告雷同,教师评阅成绩难以反应学生实际学习掌握水平。
完全学分制的特点是学校整个教学系统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课。实现完全学分制与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有机融合,工程实训教学体系必须实现实训课程、实训时间和实训教师向学生开放的功能。现有的工程实训教学组织管理模式不能满足该要求。对此,重庆理工大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借力产教融合,深化“引企入校”改革,从课程设置模式、选课模式、授课模式、考核模式等方面对机械类工程实训课程进行了改革。
二、机械类工程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一)机械类工程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7〕95号的文件精神“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重庆理工大学对机械类工程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改革,如图1所示。
以增材制造工程训练课程为例,原有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为三部分:基础理论相关内容、实践操作教学及学生实际操作。三部分课程讲授由一名教师贯穿全程,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清楚各学科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差异,了解各学科学生对该技术前沿的需求程度,熟知增材制造设备及UG软件的使用,熟悉增材制造过程中各种软件、硬件问题的处理,完全要做到“全能型”。在该教学模式下,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能将讲授的知识浅显化,以便于在自我精力有限情况下,更好地执行教学计划。
改革后,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为五部分:基础理论相关内容、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内容、实训基础内容、实践操作、学生实操,分别由相关学科专业教师、行/企业“双聘”教师、工程实训教师、工程实训教师/“双聘”教师、工程实训教师承担授课任务。该设置可以有效做到术业有专攻,使工程实训教师在学生实践环节投入更多精力、更多时间,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机械类工程实训课程课堂设置改革
针对机械类工程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设置上,成立“课程教师组”,引入在线课程,更好地辅助工程实训教师的教学改革。以增材制造工程训练课程为例,该课程的“课程教师组”由机械/材料类专业教师、企业双聘教师、工程实训教师构成。在课堂设置上,第一阶段,针对材料成形、材料加工、工业设计等基础知识,由学科专业教师建立相关基础理论在线课程与试题库;第二阶段,以企业双聘教师为主、工程实训教师为辅共建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在线课程与试题库;第三阶段,由工程实训教师建立3D打印实训基础内容在线课程,结合课堂交流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阶段,以在线课程为辅、课堂教学为主进行实际操作教学,在线课程主要展示3D打印设备实际操作;第五阶段,学生开展3D打印实际操作。
(三)机械类工程实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以增材制造工程训练课程为例,原有课程考核内容为实习报告。改革后,课程考核内容包括五部分教学内容的考查。考核过程中,坚持做到环环相扣,前一环节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在第一、第二、第三阶段,以在线课程试题库随机抽题解答为主;在第四阶段,由在线课程试题库随机抽题解答与实践操作熟练程度两部分构成;在第五阶段,以学生实操作品完成质量为主。各阶段的成绩占比为10%∶10%∶20%∶30%∶30%,去除学生考勤成绩要求。
(四)机械类工程实训课程选课管理改革
在课程授课时间比例分配上,突出实践操作学习与实践操作作品制备,将在线课程学习与问题回答时间分配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自主安排。采用该课程选课管理模式,学生的选课模式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改变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课程授课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合理安排在线课程学习。同时,通过后台管理,授课教师可对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安排后续实践操作教学班级与实践操作作品制备安排。
三、结论
本文针对重庆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与经管实验中心的机械类工程训练课程,通过课程教师组引入,将原有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为五部分;通过引入在线课程,将原有课程教学课堂设置改为在线课程教授、课堂教授及现场实践操作教授,使工程实训教师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改革后的机械类工程训练课程更加适合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完全学分制的工程实训课程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高蓓蕾.“新工科”建设之新意[N].中国科学报,2017-10-24(第7版视角).
[3]张克仁,左延红.完全学分制下工程实训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6):1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