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玮
【摘要】汉语学习是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汉语学习难度和深度的加强,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逐步降低,厌学现象明显。针对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学习 教学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22-0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飞速的发展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根据教育部提供的信息,2017年共有近49万名,来自20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在我国共935所高等院校学习。汉语学习是留学生入校的必修课程,预科汉语不仅帮助留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促进交流,同时通过汉语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习俗。尽管汉语学习无论从生活,思想,专业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考虑,对留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持有怀疑和否定态度,因此汉语学习存在很多的困难,学习效果也不达不到预期的成绩。尽管汉语课程安排紧密,学生学习时间多,但汉语学习兴趣一届不如一届,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针对出现的问题,以下为分析的原因和提出的策略:
一、学生学习的项目影响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
根据调查,留学生一部分领取中国政府的奖学金或接受学校、地方的支助进行专业学习;一部分自费留学学习部分专业。项目分为中文项目和英文项目两种,所有学生都需要进行预科的汉语学习, 完成近一年的预科汉语学习后开始专业的学习。刚开始学生对汉语充满了神秘感和好奇感,并急切感受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神秘感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汉字的记忆,深感不堪重负,逐步产生厌学,旷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瞌睡等现象。动机是激发人们采取行动,做出一定努力的心理愿望。留学生根据自身所参与的学习项目,在学完预科汉语后,是英文授课还是中文授课直接影响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汉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其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更多地从文化输入与文化融合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汉语教学的模式影响教学效果
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很大程度上影响汉语教学的模式。由于留学生的汉语基础一般为零基础。汉语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拼音的学习,简单的汉字到复杂的汉字的书写。根据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学习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教学模式是偏向技能的培养还是偏向语法与阅读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由于预科汉语学习时间集中,强度大,在短时间的集中学习中不可能兼顾听、说、读、写同时提高。如果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HSK3-4级,教学模式就会侧重结构,语法的练习。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词汇的强化记忆才能顺利通过考试。教学模式相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解决学生日常的交际问题。如果教学目标为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灵活,学生学习任务明确,教学重点先强调功能性运用,再加强结构认识。学生需要大量的互动活动达到日常交际的水平。但由于缺少阅读和语法结构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又不适合通级考试。
三、留学生的招录和管理影响汉语学习的效果
留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意识,文化包容性,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不经相同。针对我校的招生,主要通过中介招收来自非洲和巴基斯坦的留学生。留学生的录入层次和科学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汉语教学的效果。所以,首先需要提高留学生入学的门槛,对留学生的录入进行严格的筛选。其次,学校应对留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制度。终结一些不合理的留学生特权,对留学生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对于学业不合格的留学生,果断清退,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学生。加强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留学生的劣迹采用严惩态度,不能袒护。加强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另一方面,学生也很在乎其他学生对于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教师应该创造机会给学生表达,分享自己国家文化的机会,讨论差异,得到文化认同感。
综上所述,留学生汉语的学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教师教学的安排,教学活动的开展,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教师的管理和奖惩政策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但由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良好的语言环境,即使是持有消极态度的留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积极参与汉语教学活动,增加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况下,也会逐步学好汉语。学校应根据各个学校自身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保证高效率的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版.
[2]姜麗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