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名著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而阅读名著,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历史和人文情怀,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还可以让他们启发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但是目前的名著导读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学的功利化导向越来越强,而且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学方法方式僵化。本文将分析目前名著导读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他们的特征,提出几点建议,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需要用心感受的,而不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层面上。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和阅读有关,要想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学生加强对名著的阅读。名著导读,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指引之下,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然而由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下文将提出几点建议。
一、 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学生要是对名著阅读产生了兴趣,那么其学习和阅读也会更加自觉,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所以教师要做好准备,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要结合课内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课内中学到的知识,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学习研究鲁迅的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等。再如,在学习了《热爱生命》之后,学生会对“硬汉”这一角色人格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体现这种精神的作品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老人与海》等,让学生阅读之后,自己来对比进行判断。将文学大家的作品进行整合,让学生从其作品中来发现概括这个人的形象,进而可以启发学生,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总之,需要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发现更大的世界。其次,教师需要注意利用音频资料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刘欢的《好汉歌》,或者给他们播放《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中的主题曲或者有关音频,让学生对其产生阅读兴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学生播放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不是给学生休闲娱乐的时间,不能整节课都给学生播放这些音频,但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观看,最好进行阅读;还可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比如丰子恺的漫画等。最后,教师可以在上课时,讲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成语故事和俗语。比如,成语“望梅止渴、草船借箭、过关斩将、一马当先”等,俗语“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备摔孩子、张飞吃豆芽、曹操下江南、猪八戒戴花”等,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三国演义》里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这副对联短短几十字,就将诸葛亮的功绩进行了描述和概括,其形象立刻就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这副对联,还表现了名著《三国演义》的一些主要情节,当学生读完这副对联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其中存在的情节对应名著中的哪个故事情节。
二、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名著导读不仅仅是教师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名著知识,课本上的名著少之又少,而且教材只是抛砖引玉,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推荐名著,让他们进行阅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一节晨读课,让学生在课上就教师推荐的名著进行朗读。如果晨读课难以实现,教师可以拿出一节课,上课内容是让学生阅读名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列一张名著阅读计划清单。比如,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他们推荐《智慧背囊》,而由于九年级学生的课业和时间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缩减阅读量,让他们空余时,阅读《哲思》等书籍期刊。那么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首先,教师要制定阅读计划,规划好每天的阅读量或者一本书的阅读进度,为了达到良好效果,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公示,让学生之间能够争相阅读。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质量的“读”,告诉学生阅读的方法。七年级上册的“名著阅读”部分做出了回答:第一是读前言和后记,目录也是重要的部分;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详略得当,该精读的时候再精读;在读的时候,可以做一下读书笔记,巩固自己的知识;最后可以参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读书笔记是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查阅之后,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直接领悟到作者的思想和观点。要想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一些仿写练习,让学生对留有印象空间的名著进行续写,或者給一些学生喜欢的文章进行仿写,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加强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 加强导读,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
名著导读课导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要想让导读发挥作用,就需要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来激发他们的潜力。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最后,教师要注意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要注意不能课堂一结束,学生就停止学习和探索。一节有效的课堂,课中不仅要高效,课后也需要学生主动学习,不能因为下课铃声的响起,学生就不再学习了,要做到意犹未尽。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结合创作来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学校外,进行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也可以在班级或者学校内举办朗诵比赛、手报设计比赛等。又如,央视的一个节目《朗读者》其影响力巨大,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观看,将其中的一些话,作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其实,在学习的时候,朗读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创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创作的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做好名著导读,就需要语文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规律的阅读节奏中逐步培养阅读名著的习惯,让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水平,让学生能够在名著阅读的影响下,走得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
[1]石超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
[2]许英姿.课改中初中语文阅读高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
[3]张瑞.“小升初”学段语文教材变化及应对策略探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
作者简介:
张学中,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培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