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引领早期阅读的科学方法

2019-03-18 11:46王纪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父母早期阅读兴趣

王纪东

内容摘要:早期阅读是开拓孩子眼界,提升其思维能力,以及促进其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父母在引导孩子早期阅读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培养父母进行早期阅读意识为切入点,剖析目前早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亲子共读重视性不够、阅读环境不佳、亲子共读方法欠科学等方面的现状,最后提出创造愉悦轻松的家庭阅读环境,进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充分发挥亲子共读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父母 早期阅读 兴趣 方法

父母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不可替代,若要推广全民阅读,提升国民阅读整体水平,从提高父母的阅读意识入手,无疑是相对有效快捷的途径。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成长发育作用日渐明显,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世界,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生活经验、表达内心情感。已有的研究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其中,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而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在语言敏感期时,幼儿学习语言相对容易,而且效果显著。相反,如果在此敏感期缺乏足够的语言的影响,幼儿容易造成语言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进而影响其学习吸收知识的能力。因此,如果抓住幼儿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会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父母在这一过程中的意识与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起步愈早愈好,幼儿期的阅读兴趣对成年以后的阅读是重要的基础。在幼儿初始阅读阶段,必须有父母的帮助,亲子共读的过程也是父母和孩子沟通交流、加深感情的一种方式。当前八零后父母群体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整体比之前有所提升,大多数都会进行各种形式的亲子阅读活动,但是整体上来看,在亲子共读方式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一.对亲子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亲子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读书,更多的是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爱,这样的亲子阅读才能培养孩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连接亲子亲密关系。可是有许多家长因为怕麻烦或者没时间陪孩子读书,买来很多音频资料放给孩子听,这种单向的沟通方式并不能替代亲子共读过程中的双向交流沟通。据调查,在陪伴孩子阅读的人中约80%是媽妈经常陪孩子读书,约24%的家庭中爸爸会陪孩子读书,半数的家庭能做到坚持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能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亲子阅读的形式上,53%以家长读为主,10%以孩子读为主,18%是孩子跟着家长复述,多数家长还是注重家长讲述幼儿倾听,没有主动引导幼儿参与读书的过程。[1]在亲子阅读活动中,有的家长虽然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但是语调过于平淡,没有情感投入,也会影响孩子阅读的兴趣;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识字后能自主阅读,就不再需要跟孩子共读了。这些观念导致家长在亲子阅读中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更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培养了。

二.以识字为目的的早期阅读

许多父母认为早期阅读实际上就是识字,将识字当成了阅读的主要目的。而事实上,早期阅读并不能等同于早期识字,尽管在阅读中幼儿会逐渐识字,但是以识字为目的的早期阅读则进入了一个极大的误区。事实证明,以识字为目的的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不仅达不到识字的目的,而且会破坏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早期阅读的兴趣点主要是阅图。图画书这一特殊形式的读物,正是适合幼儿的主要阅读材料,日本儿童文学出版专家松居直先生曾指出“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它的阅读价值体现在图文合一,文字靠图画来表现,图画靠文字来补充,图与文奇妙而独特地组合在一起,契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幼儿营造了一个美妙的故事世界。从我国现行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关于早期阅读的目标可以看出,早期阅读应该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有关的内容,识字并不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2]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孩子对书的喜爱和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是我们进行早期阅读的重要目的,如果过于强化早期阅读的认知作用,则是舍本逐末了。

三.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当前许多家庭中没有为孩子布置专门的阅读场所,不利于进行早期阅读;父母要求孩子阅读时,自己却在看电视玩手机等。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家庭拥有图书数量上,能为孩子提供10~50本阅读的书占样本数据的45%,提供10本以下阅读书籍的占样本数据的5%,有38%的家长每年能花费300元为孩子购书,2%的家长为孩子购书的费用一年不足50元。[3]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阅读环境将会直接影响早期阅读活动的效果。同时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陪伴者,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反复要求幼儿阅读,不如给孩子做个良好的榜样。

四.不科学的阅读方法

1.阅读书籍不合适。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存在相当多的家长不以孩子兴趣为导向,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认为有用或者适合的书买给孩子,而忘记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点。

2.阅读时机不合适。当孩子正在专注于其他事情的时候,强迫孩子读书,不但不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还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厌烦阅读。在孩子兴奋的状态下也不适宜进行安静的阅读活动,这时精力很难集中。

3.阅读期望值偏高。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如果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过多的要求和问题,最终会毁掉孩子的阅读兴趣,使阅读变成一种负担。大多数孩子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就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可是许多求成心切的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目标的认识不足,习惯以固有的经验来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希望读完书后有所收获。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应以创建快乐的读书过程为手段,吸引孩子读书,使孩子享受读书的乐趣,发现书籍的奇妙,为孩子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针对当下亲子阅读普遍存在的误区,建议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在家中专设一个阅读区域,最好配备专门的书架、桌椅,方便孩子随时阅读;为孩子选购适合其年龄段、兴趣点的书目;定期带孩子去实体书店,让孩子亲自选书;为孩子办理借阅图书手续,最近国内兴起的社区绘本馆可以很好地满足需求。

(二)选购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目。在为孩子选择书目方面,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将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生活经验与阅读内容充分结合起来。图画书无疑是最佳选择,我总结了为孩子选书的八字的原则:“多而不滥,精而不偏”。“多而不滥”,孩子的阅读需要有一定阅读量的支持,这个阅读量既包括了多品种阅读,也包括了经典书的多遍数阅读,常读常新,涉猎面宽保证了足够的信息量,有选择地精读保证了孩子对于经典的吸收和理解。“精而不偏”,避免单纯以家长的眼光去挑选书籍,我们大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往往会去挑选一些自己认为很好的书籍,也会影响在陪孩子读书过程中的情绪、语调。目前网络咨询发达,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询专家推荐阅读书目,结合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挑选阅读书目。有机会有时间可以带孩子多逛逛实体书店,让孩子多多接触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书籍,避免阅读的偏食。

(三)选擇适当的阅读时机。从多数家长的反映来看,睡前阅读是更合适的亲子阅读时机,此时,孩子精神放松,环境安静,更适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针对刚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幼儿,一定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选择在其情绪平稳,精神愉悦的时候,适时开展阅读活动更为有效。年龄越低的孩子,精力集中时间越短,阅读时间也应该越短,如果阅读过程中孩子出现哭闹抗拒情绪,应中断阅读,另外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阅读。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活动。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变换语调,加入肢体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读书过程中鼓励孩子重复语言,自己翻书,吸引孩子参与到读书过程中来。教会孩子正确阅读的方法,例如如何正确地拿书,有序地翻书,爱护书籍。对于低幼的宝宝可以选择布书、洗澡书,玩具书,把读书变成愉悦的互动活动。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邀请同龄伙伴,在家中举办读书主题的活动聚会,同时设计一些好玩的手工、绘画、游戏活动,还可以将图画书中的故事排演成儿童剧,请孩子们扮演故事角色。这些由书籍延伸出来的活动,会更加激发幼儿对读书的兴趣。

综上所述,父母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人生导师,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大多源于对父母的引导,只有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父母还应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多带孩子接触社会,亲近自然,将书中的知识与亲身的体验结合起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陪伴孩子共读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其乐融融,让孩子从小便体会到读书是幸福快乐的事,爱上阅读,这种良好的阅读态度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郑国庆.关于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2):186-188.

[2]周兢.早期阅读 让孩子终生热爱学习[J].幼儿教育,2005,(2):4-5.

[3]朱从梅,杨鲁虹.对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的调查[J].早期教育,2003,(7):2-3.

(作者单位:海燕出版社)

猜你喜欢
父母早期阅读兴趣
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幼儿早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