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林
摘 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高職院校“双师型”教师应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但当前“双师型”教师存在专业技能不强、企业经历不足、职业素养不均衡等问题。文章结合胜任力理论,总结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及其胜任力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如提高招聘质量,建立完善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胜任力;双师型
近年来,胜任力理论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运用越来越多,胜任力理论的实践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热情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很多学者将胜任力理任论引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研究,以探讨教师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现状
目前,通过统计“双师型”教师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分布数据,绘制出图1、图2和图3。
根据图1知网收录论文统计数据可知,1998年到2018年“双师型”师资研究的相关文献主题关键词出现次数在2009年达到高峰(峰值为20次),在2001年到2016年呈现出逐年递增但是时有下降,总体趋势在波动中逐年上升。
根据图2关注度曲线可知,1992年到2017年“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在逐年增长,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呈现出激增趋势,在2007年至今处于具有一定程度波动的次稳定期,文献数量大致稳定在每年100~150篇。从图2中的增长率和环比增长曲线中,可以明显看出在2000年之前,增长速度波动较大,在2007年之后大致环比增长稳定,增长速度大致在0附近波动。
根据图3中 “双师型”教师研究成果的学科分布饼状图可知,职业教育占比最大,约为总数的71%,比占比仅为10.2%的高等教育高出几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高职院校为主的职业院校中,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发展主要方向是“双师型”教师。很多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教师下企业,以提升专业实践技能,积累一线工作经验。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工作去向是生产经营一线,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应采取按需招生、按需授课的方式,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一线生产经验,方能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工作结合,更好地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校企合作,教师入企业锻炼,企业技能大师入校讲学。目前国内外诸多高职院校均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一方面,能让专业技能不足的、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师进入生产一线,掌握生产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能让专业技能及工作经验丰富但教育教学方法欠缺的企业技能大师进入高职院校,通过不断与专任教师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更多专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有安于现状的思想,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推行“双师型”教师政策时阻力重重,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取了大量的激励措施,鼓励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
二、胜任力理论研究现状
目前,通过统计胜任力的主要研究成果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分布数据,绘制出图4、图5和图6。
根据图4知网收录论文统计数据可知,1988年到2017年胜任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主题关键词出现次数在2016年达到高峰,峰值为510次,总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图5关注度曲线可知,1996年到2017年胜任力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在逐年增长,在2002年到2007年之间呈现出线性增长趋势,到2017年文献发表量达820篇。根据图5中的增长率和环比增长曲线,可以明显看出胜任力的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增长速度大致稳定在70篇/年。
根据图6中胜任力研究成果的学科分布饼状图可知,企业经济占比最大,约占总数的34.2%,职业教育相关研究成果占比4.2%,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占比为3.0%。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胜任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企业中,作为评价员工工作效能的指标。在高等教育领域,胜任力作为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目前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
一是胜任力理论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很多高职院校从企业管理中引入胜任力作为激励 “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的工具。
二是通过胜任力理论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和经济等方面激励手段,可提高“双师型”教师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意愿。
三是通过胜任力理论分析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入职门槛低,专业技能要求低,科研能力不均衡,教师从教理想不坚定,流失率逐年攀升。
三、基于胜任力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的探究
经文献分析总结,基于胜任力理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招聘质量。通过提高准入条件,设立较高的入职门槛,将是否具备双师素质作为入职考核标准,并通过不断地培养和锻炼,逐步发展专业技能强、从教初心坚定、科研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关键还是要从源头解决“双师型”教师招聘条件问题。
二是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一方面,很多从高等学校毕业后的硕士、博士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育教学,但实际生产经验几乎为零,专业技能不足,因此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机制,加速学术型毕业生向 “双师型”教师转变过程。另一方面,对于从行业企业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根据其专业技能和生产经验情况,采取措施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已经在校的专任教师,应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专任教师自主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
三是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双师型”教师考核制度。定期对“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评判教师是否满足“双师型”教师标准,对于不能胜任的教师,应采取强化培养措施或是辅助性惩罚措施,迫使专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转换。
参考文献:
[1]刘春霞,刘晓岩,齐 超,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以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8,17(4):5-9.
[2]陆 菊,罗将道.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0Z):64-65.
[3]耿 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