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全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文化氛围;因材施教;师德培训;教育资助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042—01
嘉峪关市特殊教育学校自成立以来,立足实际,根据教育对象,以尊重并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宗旨,根据教师、教材、课程设置、仪器设备、校园文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着眼现实,展望前沿,力求办出特色,为社会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平等、博爱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从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构建了平等、接纳、尊重、参与等有利于特殊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普特同属一个校园,普特学生一起参与大课间、升旗仪式、节日庆祝、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使特殊学生有机会平等参与各种活动,正常学生有机会接纳与尊重特殊学生。学校安排普教教师、党员和特教学生帮扶结对,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形成一种博爱奉献、人文关怀的融合氛围。在教学计划、校园环境、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实行全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现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实现助人自助,有效管理,为教师与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 。为此,学校主导“让每一名教师享受辛勤耕耘后静待花开的幸福,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奋力拼搏后迈向成功的喜悦”,积极创造机会,为教师和学生寻找精神愉快的家园,让他们享受幸福和喜悦。
二、挖掘潜能,补偿缺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重视文化学习,挖掘学生潜能。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开设课程。针对智障学生较多的特点,以需求为主导,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其多方面发展。除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体育康复课程外,还开设心理交流、唱游律动、绘画手工、语训感统、社会实践、劳动技能等兴趣小组课。
2.培养学生特长。对具有学习潜力的学生,重点拓展其学习范围,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能力强的放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对具有艺术、体育潜力的学生,重点培养其舞蹈、手工、美术、体育方面的能力。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同台竞技,学生参加残疾人文娱汇演、书画大赛,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等活动中获得多个奖项。通过培育特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3.开启送教上门,探索个别辅导。个别辅导、送教上门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教育形式。市指导中心依托特殊学校资源对普通中小学负责随班就读的负责人及相关教师进行两次培训,对全市内几十名极重度不能到校学习的残疾学生采取上门入户登记和政策宣传,对部分残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践行了有爱无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探索。
三、加強师德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第一,立德树人。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四有”好教师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重抓常规。在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着力抓好教学过程性管理,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教学常规的相关要求,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教学常规落到小处、实处。第三,专业提升。积极参加听课、评课、赛课活动、三笔两话基本功比赛、手语达标测试,聆听专家培训,与特教兄弟学校进行学习交流,不断历练提升专业素养。同时,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培训和校级二级培训。
四、家校携手共进,师生和谐共融
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的责任。为了学生的特殊需求,让家长协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学习、康复工作,学校定期开展家校联系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卡、家长培训、家长会、家访活动;手语培训、助听器的使用、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培训、资助政策的宣传等。通过活动鼓励孩子们学习,唤起孩子们的求知热情,架起家校共建桥梁,我们坚信家校携手,特殊学生就会共融社会。
五、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学校设置了家政训练、模拟超市、模拟医院、模拟公交、模拟银行、模拟邮政、模拟图书馆等社会细胞,在模拟情景下学会初步适应。学校不定期与团市委、少工委、慈善协会、社区、爱心团体牵手,先后与嘉峪关城楼、AAAA级东湖景区、市区大型商场、市场、医院、车站等合作,开展多彩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做好教育资助,关爱学生成长
学校竭力做好资助工作,争取各级各类支持和资助。为确保资助工作有效开展,对家长进行资助培训,了解资助政策。免学杂书本费、营养早餐、专项资助、爱心捐赠、领导慰问等活动涉及的物品,学校都及时发放到家长和学生手中。学校积极与社会团体、志愿者协会开展各类资助活动,让学生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