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慧
2017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恢复全省统考(我省一线语文教师习惯将其称为“新中考”),虽然我市的一线老师在考前做了各种应试准备,但考试的结果依然让大家颇为意外和震惊,这一点从《2017年南平市中考情况分析及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等相关材料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整份试卷要体现与高考接轨,可是步伐不宜迈太大”;“‘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文化常识突然纳入中考,显得突然”;“强调初中教师命题的话语权,初高中衔接要有序分阶段推进,不能操之过急”……
而随着2018年中考的落幕,我们明显地感到,我省中考试卷中体现的初高中衔接只会越来越紧密,高考越来越多地影响中考应该是必然趋势,所以我认为一线老师与其指望初高中接轨的步伐不要迈得太快,不如认真研究如何应对今后的新中考。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近两年来福建省语文中考试卷出现的新变化:一是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选择题题量,增加了名著阅读篇目;二是提高了语法、修辞、常识、诗文默写及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三是减少了对汉字书写、文言句读虚词、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的考查,减少了名著的考查分值。可以推想,这些变化在今后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应该会继续保持,甚至不断强化。
面对这样的新变化,我们需一一找到应对的办法,本文将以近两年考题变化为依据,重点分析如何应对之后的中考中题量大增的选择题。
201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卷中选择题共有7道,除作文外,均匀地分布在“积累与运用”与各阅读语段中,即专家所谓的“每类试题中都有可能出现选择题”。虽然,早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过多达10道左右的选择题,但那时候的选择题多集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知识维度相对单一,与如今新中考的选择题大不一样。下面我们以2017、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几道选择题为例分析新中考选择题的特点。
【例一】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陋室铭》的“铭”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C.《背影》《藤野先生》都是我国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D.《假如生活欺骗你》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该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比较和判断能力)
【例二】
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人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该题四个选项中,ABC涉及诗文大意,AB涉及写作手法、情感体验,D涉及对实词的理解)
【例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该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例四】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该题考查现代文阅读中对写法、内容、字词等的理解、分析、赏析能力)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见,新中考的选择题具有以下特点:大部分选择题分散在各类阅读语段中,题干和选项随文而设,考查的知识维度更全面,考查的能力层面更丰富,考查的内容形式更多样。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到以下要求才能更好地应对新中考的选择题。
第一,立足各类文体阅读的基本功训练,夯实学生的略读与精读能力,提高學生第一次选择判断的正确率。
从历年考生的选择题答题经验来看,第一次选择判断的正确率比较高。而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不会凭空出现,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反复训练针对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和解读技巧,从而形成一种答题本能。这一能力在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上文的“例三”这道选择题,只要学生平时养成熟读经典美文的习惯,形成语感,就可以在过完一遍答案后自然选出正确答案“C”;再如上文的“例四”这道选择题,学生只有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熟练掌握梳理文章线索的方法和多种表达方式的判断与运用,才能选出“D”项。
第二,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掌握新型选择题随文而设的特点,养成注意审题的良好习惯。
新中考的选择题虽然考查的知识维度更全面、能力层面更丰富,但从难度系数看并不高,许多同学在选择题上丢分的原因往往是没有弄清问题,在没有看清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的情况下就着急看选项,所以往往就会选错。因此,让学生耐心、细心地多读几遍文本,不要因为审题不认真而丢分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这一点在解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中尤为重要,因为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本身并不深奥,可是信息量却比较大,命题者还会故意设置干扰信息,因此做此类选择题时一定要细致审题。
第三,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要生存发展,就要每时每刻和信息打交道。我们面对的信息量之大、传播更新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一定要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中,筛选信息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中考语文始终将测试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作为一个重点。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在提供的材料中就包含大量的信息、数据和条件,对于分析、解决某一问题,有的信息是有用的,有的信息是无用的,这就要求学生把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进而分析、解决问题。海量的阅读、知识面的扩展、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会让学生更快找到有效的信息,从而在考试中提高答题效率。
第四,适当教会学生一些选择题的解题套路和应试技巧。
众所周知,排除法是应对选择题最好的方法,面对四个选项不断“缩小包围圈”,最终选到正确答案的概率自然大大提高。还有不少选择题,其错误的选项内容本身就有逻辑上的问题,此时只要用分析法就可以自然解决。像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此外,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还有一个一举两得的训练方法,就是让学生尝试自己出选择题。
让学生出试题不算是新鲜的做法,但是让学生学会出选择题绝对会是一种挑战,尤其是要让学生试着出四道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一开始很多学生几乎不能完成。大部分学生出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时,会绕着课文内容和主题出“车轱辘题”,四个选项内容重复性极高,虽然这一点不尽如人意,可是却无形中让孩子深入解读了文本。学生们为了保证出题的有效性与创新性,自然就要深入了解文章是“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从而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即便是让孩子试着去出文学常识考查、文言句读这样看似简单的选择题,也是一种既有益又有效的方法,毕竟只有让学生知道会怎么考,他们才会更好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