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的实效性策略

2019-03-18 02:56李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寓言策略教学

李娟

内容摘要:讲述故事是一个从简单到具体,又从具体到创造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讲述故事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借助于多种形式和方法,达到既发展语言,又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寓言 教学 策略

一.讲述故事: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

凡是故事都可以讲,寓言故事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复述故事,而是让学生在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有重点、有条理、有内涵、有感情、有新意地讲述出来。

1.概述故事。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第二课时的导入部分。教师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能读好吗?谁来读一读?(教师出示攻打楚国、乘虚而入、不堪设想、自由自在、拱着身子、举起前爪、伸长脖子、正要啄食、弹弓瞄准等词语)谁能根据这些词语把课文的大概内容说出来?学生要想概述好这个寓言故事,就要准确理解相关词语,重新建构语言。概述故事的过程就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在概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能力。

2.复述故事。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要加上表情、动作和想象。学生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解构和重构,梳理和整合文本语言。随着情节发展跟着人物共同呼吸,用身体(肢体、心灵、感官)书写语言,让故事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从而达到语言和身体在语境中的和谐,不断地将阅读推向深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力、阅读理解力和语言表现力。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的时候,有教师出示了“馋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边走边回头”这组词语并提问:你能分别换成一个词吗?“垂涎三尺”“绞尽脑汁”“依依不舍”不是更有文采吗?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语呢?师生讨论得出结论:这些词通俗易懂。教师继续引导:故事读透了,让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学生就开始讲故事了。

3.创新故事。我们对寓言的欣赏不能只停留在领悟寓意上,而要用我们已有知识储备作为基础欣赏寓言的表达风格。变换角色创生故事,这是在领悟课文寓意之后语言的重新建构,缘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学生要经历阅读、思考、理解、想象、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绝佳的综合性训练方法,体现了想象性、思维性和创造性。这样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螳螂捕蝉》,在学生学习文章后,教师巧妙地插入附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少孺子劝谏的背景: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想象一下,如果少孺子直谏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后,教师出示春秋形势图,使学生明白,吴王伐荆和此则寓言的关系。

二.探究寓意: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

1.在揭示寓意中培养分析思维能力。教学《螳螂捕蝉》,在揭示寓意后分析人物劝戒方式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大臣们个个忠心耿耿,人人苦心相劝,吴王却固执地说:“谁要是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而少年的一番话(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着祸患呢!”)却让吴王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这究竟是何原因呢?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说一说为什么目的相同,结果却不同。教师小结:如果说大臣的劝是直劝,那少年的劝就应该叫“巧劝”“智劝”“妙劝”……

在教学中,学生领悟了寓意:出于同一个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最终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说话的技巧和艺术,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2.在内化寓意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结合寓意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事例,这是寓言类课文教学一般都会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谈事例时,已经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深深地植入了大脑。这些案例与教材文本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为学生真正理解寓意、明晰道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培养了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又进一步内化了寓意。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課题立项编号:BY[2018]G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寓言策略教学
时装寓言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