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泰蓝
农村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符泰蓝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农村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文化课的比重并不大,而艺术类的音乐教育成为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文章探讨了现有农村学前教育中有关音乐领域的人才培养计划、资源短缺、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建议。
农村幼儿;学前教育;音乐教学
学前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已经在最新的教育纲要中有所体现,我国已经将其看作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为未来教育开展打好基础。除了在国家层面之外,民众自身也逐渐意识到学前教育在孩子一生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农村家长也不例外,虽然总体条件也许不如城市家庭,但随着经济平稳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生育政策的放开等,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在学前教育中所接受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师资团队力量等。但现实情况是农村学前教育整体资源和教师团队确实无法与中小学相比,但社会需求确实存在且逐年增强,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教学重心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
我国农村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带动人们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可以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数量逐年提高,适龄入学儿童的入学率也呈现较为可观的增长形式,说明家长对孩子早期培养的意识日益加强。从农村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来看,文化课比例占比不大,而艺术类的音乐课程成为核心课程教育,在此年龄阶段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明显大于对知识的吸收,音乐能够成为孩子们沟通、感受生活的语言,在农村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应当做的是让幼儿学会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自我情感,在愉快地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丽,培养未来在艺术方面的兴趣。
学前教育教师作为主要传授者,应当在专业学习阶段便接受音乐素养的培养,全面掌握可供教学运用的音乐知识,教师自我学习情况如何将会对未来的教学和传授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其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教学中极为重要。但以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校把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当做是基础来培养,又或是用选修的形式代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未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音乐素养培养体系,未能够将“音乐”细分为乐理、乐器等方面来教学,而仅仅冠以“音乐课”之名开展一些无关痛痒的基础授课。而就算把目光放到学历等级较高的研究生行列,也基本无法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分支中找到朝向音乐行业研究的影子。
音乐教学需要一定的乐器辅佐,才能够让幼儿切实感受到音乐的产生和载体,目前最常被使用的乐器即为钢琴,因此学前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唱能力,这被认为是最基本的资格要求[1]。但纵观我国目前学期教育专业的培养中,没有成体系的钢琴类课程开展,甚至在专业所提供的教育设施中甚至没有能够让学生练习的钢琴和专用教室,一方面让教师在专业培养阶段缺乏理论基础,同时也没有提供能够实践练琴的机会,自然无法让学生具备熟练的演奏能力,但演奏能力却是这些学生成为学前教育老师需要开展音乐弹唱教学最基本的条件,这让他们根本不能完成在农村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堂上给予弹唱演示的要求。
其实从专业分布来看,绝大多数从事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都是在音乐类院校修读,培养过程比较偏向大学性质,也就是说采用的是传统口授授课的方式,日常学习和参与的也基本是与专业类理论和技能有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将其和“学前教育”相结合开展学习,所以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论也许了解透彻,但是却对实际中应该如何在农村学前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显得一无所知,没有经历过场景教学培训很可能会让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设置地过于专业和枯燥,无法符合农村幼儿在此年龄段的需求和兴趣偏好,甚至会让他们对学习这件事产生反面心理;相反来说,如果没有掌握好上课的专业度,给学生传授太过幼稚的音乐内容,则会影响幼儿在此阶段的音乐素养吸收情况和未来的音乐发展[2]。
部分学校已经在课程设置中开始注重实践和乐器练习的课程,但却没有把握好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归根到底,理论依旧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前提条件和知识基础,存在部分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没有将理论环节纳入在内,而只是要求对音乐或乐器的事件掌握和表达过关即可的情况,这会让学生对于打好理论基础的重视度大大降低,会让其以为只要能够唱得好歌、弹得好琴就能够算是音乐水平好,就能够在未来做好音乐领域方面的工作。
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给学生展示音乐的形式和载体,更重要地是需要给学生传递如何鉴赏音乐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遗憾的是如果在人才培养环节没有加强对其的重视,弱化理论知识的传递,这会让这些储备教师的音乐水平漂浮于空中,无法真正落地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限制自身音乐发展的同时也会对未来给幼儿传授音乐教育带来阻碍。
传统的口述或是单纯的演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时代对于农村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开展,但目前从大多数课堂反馈来看,教师依旧采用按部就班的方式,就像是完成任务一般给学生开展课程,这不利于对于音乐情感的传递。教师可以以不同类型歌曲、乐曲,添加互动型的课堂模式增加幼儿的参与感与提升兴趣感。
依据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规范,结合实际对音乐教师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办法等,切实开展音乐课程改革,让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更具有专业性的同时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为现实接轨。与此同时鼓励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让农村幼儿能够亲身参与,增强课堂体验感,例如合唱团大赛等,多给教师一些新型形式上的启发。
学前教育是教师工作中的场景,在培养环节就应当注意根据场景展开针对性教育,也许会与传统对于音乐类学生的培养计划有所不同。第一,根据具体岗位要求来设置培养计划,重点致力于提升学生在开展学前教育过程和音乐教育的能力,在学成之后要设置考核环节,建议将幼师资格考试加入其中,专注提升其在幼教领域能力的提升。第二,积极与社会中的学前学校进行合作,为其输送在学学生作为实习生到场实际学习,安排专业在岗教师一对一带领学习,定期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和考核,让其在步入社会之前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有所了解。
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尤其是幼儿天性喜好新奇的事物,教师要充分将自己所学习的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在开展形式上多费心思,以多元化的模式为幼儿提供有趣而新奇的课堂之旅。同时还可以将较为优秀的教学案例当做宣传和教育素材,聘请在实践中自身的农村学前教育音乐老师定期为学生开展分享,亲身表达自我感受并且及时将最新的教育思维及方法传授给在校学生。
农村学前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音乐教育在其中的份量不言而喻,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意识其发展的必要性,并且在教师培养环节即重视将音乐理论和农村学前教育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培养出更为契合时代需要的教育人才。
[1]叶笋,张核则.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进程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当代教学学,2019,34(34):45-67.
[2]李时而,谢小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以及质量提升策略的分析探讨[D].西南大学,2019.
符泰蓝(1996- ),女,汉族,海南人,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G613.5
C
2095-1205(2019)09-135-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