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境与建议

2019-03-18 20:49:53周春艳
广东蚕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攻坚深度

周春艳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境与建议

周春艳

(红河学院商学院云南蒙自661199)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深入,目前脱贫攻坚的形势更加严峻,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依旧困难重重。各级政府要增强脱贫攻坚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要继续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帮扶脱贫,动员可以利用的全部力量来脱贫攻坚,并且还要加强脱贫攻坚队伍的建设,激发致富内生动力,从而保证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

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政策建议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已经是我国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所以我们就必须深入剖析当前的形势和困难,针对性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特性分析

1.1 难度大责任重

就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深度贫困以“三区三州”为代表;我国目前还有16000 个深度贫困村,想要使这些村落脱贫致富就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两高、一低、一差、三重可以说是这些地区的典型特征。同时我国各地的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占比也是依旧很大,这些贫困老人多都增加了我们脱贫攻坚的难度。

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多是条件恶劣、设施薄弱的地区,贫困代际传递十分突出。同时这些地区的教育、社会资源严重不均衡,这些地区的家庭没有持续收入来源,返贫率较高,同时当地人的脱贫信念也较弱。所以导致深度脱贫责任大,任务艰巨。

1.2 脱贫攻坚投入大措施多

我国从中央层面一直在加大统筹力度,新增脱贫攻坚的项目、举措也是十分的多。生态扶贫,社会帮扶,构建支撑保障体系都是重要的举措。同时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明显。扶贫多元化,精准扶贫项目也是很多。像“两不愁三保障”等理念也被应用其中,使这些地区都是加快了脱贫的步伐。

1.3 成效显挑战大

我国的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3.1 %。在世界贫困治理中贡献突出。我国政府这行之有效的减贫政策,是我国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借鉴意义重大。但我国的脱贫攻坚任务依旧艰巨[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这就是我国的一场硬仗,所以我们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依旧不可以马虎大意。

2 困境分析

2.1 “政治高压”下的被动推进

扶贫一直是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事。自推行精准扶贫以来,我国的各级政府都是要面对这一巨大的政治任务和压力,军令状不断,但我们对于脱贫攻坚的严峻性认识不足,未能当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使得基层扶贫多是在政治“高压”下被动推进。

2.2 “理解偏差”消极执行

我国密集的脱贫攻坚政策虽然成效显著。但一些扶贫干部对它们的理解偏差依然较大,“过度照顾”贫困户的怪象层出不穷。“看什么病都免费”的贫困政策是不合理的,“一帮到底”,也易引发风险,“等、要、靠”思想流行起来,就使这惠民的“好政策”变了性质,使得扶贫在“怨气”中消极执行。

2.3 易陷入“政绩工程”的陷阱

农村产业化扶贫是脱贫的保障,并且也不易至返贫。然而产业扶贫在进村和执行时,就极易被地方的“政绩工程所误导。造成一些“深度贫困村”被大政府过度投入,形成村际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激化了当地的矛盾。并且贫困村因外力强势嵌入,碎片化问题就会更加的突出,发展隐患较大。以增收为目的产业扶贫很难保持长久的发展态势,可持续性不佳,再次反贫问题突出。

2.4 脱贫攻坚干部未能真心投入

当前,我国的深度扶贫干部多是组织指派。通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来加强一线的脱贫攻坚力量。但少数帮扶干部存在“身入心不入”的问题。就使我国的一些贫困村干部不能适应攻坚的特殊要求;不能担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5 等靠要思想严重

贫困群体多处于落后偏远山区,这些人多是观念落后,受教育较低的群体,这就导致贫困群体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自力更生能力严重不足。贫困户多难以接受扶持帮助项目,同时他们获取的可用信息有限,帮扶错位严重。同时贫困户多是有“福利依赖”思想。福利预期较高,这样就造成过度依赖帮扶干部的懒惰思想。

3 措施建议

3.1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深度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要积极强化自己的政治意识,不要将深度扶贫当成政治任务,这也是关乎民生的国家工程。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扶贫政策执行的精准度,深入一线,并且建立相应的脱贫攻坚责任机制,抓落实,抓帮扶,不能面对困难就懈怠,这样才可以适当的加强对口帮扶、支援的力度[2]。

3.2 加大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投入

深度贫扶贫不能只扶人,对应的基础建设也不能落后。金融扶贫,利用自然资源扶贫,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方式,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的税费优惠也要坚持。并且集中力量抓这些地区的基础建设,使道路通,饮水清,有网络,这样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才可以接触到外界,从而促进他们认识的进步。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3.3 因地制宜帮扶、扶贫

“一刀切”扶贫是我国扶贫的一个误区,所以当今就是精细化扶贫,防止养懒汉,借助当地的来实现帮扶,因地制宜来脱贫,逐步实现稳定脱贫。这样才可以实现“短平快”当然为巩固脱贫成果,我们还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提高脱贫的保障机制[3]。

3.4 动员全社会参与

深度贫困地区仅靠自己很难脱贫,所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社会扶贫及时很必要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利用他们的资本和管理优势,来解决这些地区的资金、市场问题,使深度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有效的加强。

3.5 加强脱贫干部队伍建设

乡村基层干部是我国扶贫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必须打造一支本领过人的脱贫攻坚队伍。使一线扶贫干部有能力,有干劲,有激情来进行精准扶贫、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协调各方攻坚脱贫。同时为使他们能够安心进行基层工作。特政府也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走出来还回去,使他们带领群众致富。

3.6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脱贫干部要注意要注重提高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帮扶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对口扶持,使贫困群众能够由足够的信心利用自身去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加强他们自力更生的意识以及能力,树典型,激发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意识[4]。

4 小结

深度贫困地区一直是国家关心的热点地区,脱贫攻坚是政府一直坚持的政策,但在项目推进时,就要积极的和贫困群众沟通交流,攻坚克难,深入一线来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现实问题。同时我们在帮扶贫困群众时,既要扶人又要扶志,不能仅仅的是单纯的给钱给物,同时我们还要了解我国的脱贫攻坚政策增强其认可度,而且还要因地制宜来深度脱贫,逐步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

[1]于璇.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困境与治理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谭俊峰,陈伟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路径研究——以嵌入性理论为视角[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05):78-87.

[3]祝林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困境及路径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03):34-39.

[4]牛胜强.多维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境及战略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17(12):146-150+176.

F323.8

C

2095-1205(2019)07-138-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86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攻坚深度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6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石油沥青(2020年1期)2020-01-01 03:15:06
准确理解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2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 03:17:16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2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14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