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学中音乐律动对节奏感的培养

2019-03-18 20:49:53
广东蚕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节奏感律动节奏

杨 嫚

农村幼儿教学中音乐律动对节奏感的培养

杨嫚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随着学前教育、素质教育推行,幼儿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在农村地区得以普及。为突破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基础薄弱的短板,教育学者认为,应将幼儿节奏感的训练纳入音乐教学体系当中,从而激发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奠定音乐审美基础。文章以音乐律动要素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音乐律动在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当中的实际意义,探讨如何利用这一路径完成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以期为农村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农村;幼儿教学;音乐律动;节奏感;培养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农村教育建设质量的提升,音乐素养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培养方向之一,其重要性在农村幼教阶段得以日益凸显。但音乐教育在农村地区起步较晚,需从基础部分巩固根基,如节奏感的培养等。研究发现,通过将音乐律动过程融于音乐教学工作当中,有利于无形间培养学习者的音乐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及表现能力,与农村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需求高度契合[1]。因此,现针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律动元素用于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具体策略展开以下分析。

1 音乐律动在农村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1.1 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巩固音乐基础认知

对于缺乏音乐概念认知的幼儿而言,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节奏美感的音律表达,意味着通过音乐律动元素的渗透,能够使幼儿在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教育过程中有效体验、感受音乐的艺术美,同时逐渐形成对于音乐艺术的基础认知[2]。同时,基于幼儿心理特征,对于具有一定规律性、趣味性的事物更易产生接触兴趣,而音乐律动作为音乐艺术的具象呈现,既无需深入理解,也有着多元审美价值,与幼儿的心理特点、兴趣形象相迎合,可作为幼儿音乐赏析、艺术鉴赏等能力的重点培养路径。

1.2 培养幼儿感知能力,强化音乐情感意识

幼儿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后期的音乐素养构建,亟需以具有一定旋律感、节奏感的外在形式加以培养[3]。透过音乐律动元素的渗透,一方面能够有效衔接教学工作与艺术鉴赏,使幼儿的音乐学习过程可脱离课堂教学框架,真正由感官体验的角度参与到音乐感知能力的构建中来;另一方面,音乐律动形式可与各类情感元素相串联,如表达沮丧、悲伤的音乐类别在律动中一般表现为慢速形式,表达欢快、兴奋的音乐类别在律动中则一般表现为快速形式。长期且大量的音乐律动感受下,幼儿可逐渐形成直观的情感感知能力,从不同的律动形式中学会自主提取其中情绪要素,对于音乐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辅助意义。

1.3 锻炼幼儿表现能力,拓宽音乐理解空间

音乐学习的最终诉求在于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这也是幼儿音乐教育开展的重点目标。对于农村地区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而言,受限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及教学形式的滞后,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渠道相对单一,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空间也相对狭窄[4]。而音乐律动元素的有效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现有桎梏,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节奏的律动表现来赋予幼儿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能够引导幼儿在不同音乐素材基础上进行理解与创新,有利于实现音乐理解与音乐表达之间的良性循环。

2 利用音乐律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策略

2.1 迎合幼儿行为逻辑,巧设音乐教学情境

幼儿处于认知构建的初步阶段,行为逻辑多表现为活泼好动、热衷探索等。因此,在利用音乐律动展开节奏感培养时,首先便可迎合这类行为逻辑,立足于幼儿实际兴趣,通过相关音乐情境的设置来强化引导作用。例如,可结合材料中有关情景描述的音乐材料,由教师向幼儿以口头描述、书面绘画等形式设置对应场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幼儿更直观地体会音乐中所呈现的情感要素,从而以沉浸式角度融入音乐律动体验当中,深化节奏感感知。以《小燕子》这一常见曲目为例,教师可结合歌词中:“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等句,为幼儿描绘如下景象:色彩斑斓的燕子站在枝头,以鸟鸣声弹奏出富有韵律感的音乐。透过这一方法,既能够迎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拓宽其音乐感悟空间与想象空间,也有助于幼儿在身临其境的心理体验中进一步感受音乐节奏,跟随律动节奏融入到音乐场景当中。

2.2 强化语言节奏训练,丰富音乐活动形式

除音乐曲目的聆听外,幼儿生活中接触的各种声源都可作为律动节奏感知、训练素材,如“语言”这一要素,在赋予律动表达的情况下可给人以节奏美感[5]。教师可巧妙利用语言这一要素,设计融入音乐律动要素的活动形式,将节奏感的培养范围进一步扩大。例如,将“语言”与“音乐”两类要素相互衔接,在“说”和“唱”的过程中体会的音乐律动感与节奏感,并将其转化为音乐理解与表达的积淀。活动形式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倾向进行具体设计,如可组织幼儿开展以“用音乐说话”为主题的活动,由教师给出固定音乐曲目,幼儿按照的该曲目的节奏进行语言表达,表达内容可为日常对话、古诗词背诵等。透过这类富有趣味性的音乐律动活动,一方面能够有效强化节奏感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幼儿以更多元的形式感受音乐律动的变化,进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节奏感训练中来。

2.3 构建律动游戏框架,拓展音乐实践范围

音乐节奏感属于一种抽象性艺术,在培养过程中易出现直观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融入更为具象的教学元素,将音乐律动过程转化为可视行为,利用各类实践路径强化引导效果。例如,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幼儿开展以“律动”为主题的游戏活动,结合音乐律动这一要素构建对应的游戏框架,游戏形式可为拍皮球、拍手舞等,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根据游戏中动作的把控来改变事物运动的节奏,从而更深刻地体验不同律动效率下的节奏变化。在这类亲身参与的游戏实践形式下,幼儿可实际感受到自己对于音乐律动节奏的调控力量,切实体验节奏变化、停顿、转换的过程,既有助于丰富幼儿对于音乐律动的理解,对于幼儿在音乐表达中的体验也具有进一步深化作用,教学意义深远。

2.4 善用简易打击乐器,融合生活节奏元素

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以一定的道具器材为依托,尤其对于音乐概念认知匮乏的幼儿而言,适当地借助乐器展开音乐律动教学将有益于其节奏感的培养。基于农村地区教学设备有限、自然产物丰富的特点,教师在器材的选择上可脱离成品购买框架,利用石头、竹竿、木材等物品,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为幼儿提供形态各异的音乐律动创造素材。例如,教师可通过利用木棍敲击石块的形式,简单呈现不同音乐材料的律动过程,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简易打击乐器中感受音乐节奏变化,同时也可鼓励幼儿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更多器材纳入打击乐器的制作与应用当中,在锻炼节奏意识的同时培养艺术创作水平。总之,得益于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生活元素丰富特点,教师可将这一优势巧妙融入音乐教学当中,使学生在亲切的氛围当中完成节奏感训练,与艺术表达中的“自然”宗旨相迎合。

3 小结

节奏感的培养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对于音乐环境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而言,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新教育方法形式,将音乐律动元素渗透于方方面面,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能够得以培养巩固,从而奠定良好音乐学习基础。

[1]王月婷.幼儿园小班音乐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建议[D].辽宁师范大学,2017.

[2]李佳颖.幼儿园专职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王蓉.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多种教学模式参与活动的行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4]石玲玲.中班音乐律动:猫和老鼠[J].当代学前教育,2017(02):37-39.

[5]万媛媛.“音”为文化,“乐”为生活(二)——探析幼专幼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施路径[J].北方音乐,2017(37):138-140.

杨嫚(1998- ),汉族,湖北孝感人,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G613.5

C

2095-1205(2019)07-123-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76

猜你喜欢
节奏感律动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军事文摘(2019年18期)2019-09-25 08:09:14
“三个经济”律动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28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影剧新作(2018年4期)2018-07-27 01:18:22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48
生命的律动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